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探讨与实践
[摘要]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和诊疗疾病的学科。为了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采取以下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包括教研室有计划地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媒体与板书结合,合理的教具展示;课堂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加强课间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要把掌握基本理论、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47-03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研究和诊疗疾病的学科,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准确的医学检验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疗科室对疾病的预防、治疗、疗效判断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训练。本文就如何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1 教研室有计划地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
良好的师资力量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研室应有计划地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采取“传、帮、带”的模式进行培养。青年教师授课前教研室集体备课,及时对课件、讲课内容及技巧监督指导,帮助提高授课质量;教研室定期组织观摩交流和示范教学活动,探讨临床教学方法,对典型教学图片及案例汇总作为教研室共享资料;有计划地组织教研室内部理论授课比赛,鼓励参加院级、校级授课比赛,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教研室有计划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由不同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及资深教师介绍本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其目的是使其他专业的教员拓宽知识面,提高观察、研究问题的立足点,同时学习专家的讲授技巧,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规范化培养[1]。
教研室应注重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一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的活动,它集中了大家的智慧,互通有无,把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传授给青年教师,使之快速成熟、成长,做到取长补短,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还有利于青年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整体统一,避免教师因个人水平的差异影响教学质量。每名带教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应积极参与讨论,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模式。带教教师之间要取长补短,但不要失去自我,要发挥每位带教教师的带教特色,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形成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 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备课效率
目前,教研室常规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把课程教学中的文字、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融为一体,形成智能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了传统的挂图、绘图等手段,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直观的内容,更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调查发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备课时间[2]。为进一步提高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活动的统一性,可以对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师学习及参考;对典型图片及典型病例,作为共享资料给教研室授课教师参考;并组织教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通过优化多媒体课件制作,鼓励课件内容的序贯性和共享性,明显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备课效率,使中青年教师有更多时间熟悉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结合,合理的教具展示
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像、文字、声音、模拟动画、录像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可以直观地提供详实的图片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3]。比如讲授尿液有形成分检查时,通过展现相关病例尿中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的显微镜图片资料,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讲授内容;在讲授肝功能生化检查项目临床应用时,图片展示临床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化报告单,并与健康体检者的相同项目结果比较,可直观地反映授课内容,并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实施教学时,每堂课都要运用多种手段提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在介绍霍乱弧菌时可以播放海地地震后霍乱疫情的新闻短片;在介绍沙门菌时可以提问学生知道哪些病原菌可以作为生化武器使用,这种生活化的例子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4]。
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板书也必不可少。如在讲授肝脏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简单回顾生理学学习的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采用板书图示的方式,学生会依照教师绘制的引导图更好地理解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从而为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测定的讲授内容做好铺垫。
合理的教具展示也会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吸引力。比如,在讲授尿液干化学检查时,教师可展示临床常用的尿液干化学检测试纸条,对照试纸条上的每一条检测带实物讲解,给学生留下更加直观的印象。另外,在讲授粪便检查隐血试验时,教师可展示隐血试验检测教具,课堂上选择一名较活跃同学,在教师引导下,模拟完成隐血试验的检测流程,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4 课堂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教研室提倡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围绕着解决问题来领悟知识。这些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大提升教学效果[5]。
PBL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 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患者的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6]。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大班全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强调自主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提前一周将PBL课堂要讨论的主题及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围绕题目去搜集、分析和归纳资料,课堂上围绕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整个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发言,并起控制和引导的作用,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病例或问题作归纳总结。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及完善改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传统、最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提问,可以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开阔思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问教学法和互动讨论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7-8]。比如,讲授尿液实验室检查时,讲授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尿液的形成过程中肾脏的作用,通过对肾小球及肾小管的功能回顾,可提问学生正常尿液中不应出现的成分,从而对尿液检查的目的及重点检查项目有明确的认识。这种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形成的互动,加强了双方的信息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 加强课间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操作技能
检验医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极强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对检验仪器了解不多,动手机会较少。实验课教学采用8~10人的小讲课形式,首先简单回顾理论课的相关内容,播放实验规范化操作的背景、视频或图片资料,然后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过程,进行正规的示范操作。教师示范时,应做到操作规范、技术熟练、语言简洁,同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回答。对于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其多加练习,结合图谱及形态学描述特点,反复辨认,直至掌握[9]。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修正教学内容。
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检验原理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步骤的进行都与原理分不开,只有了解实验原理才能够对整个实验步骤做出分析,将每个步骤的影响因素降到最小,保证实验的成功进行。在检测操作时,每一步骤紧密联系,应熟知项目检测步骤,使实验紧密进行,不能因查询实验步骤影响实验结果。对于实习生来说,熟知检测过程才能够发现及分析结果时每一步骤的操作正确与否[10]。
带教老师应安排学生在临床检验科实验室现场实践,对仪器设备的维护、试剂耗材的管理以及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做现场实践及分析讲解,并对实际工作中操作对结果的影响进行细致分析,逐步培养见习生或实习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和提升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11]。
6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有良好的仪容、仪态,表现出对学生的热情、亲切,语言要清晰而风趣,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印象,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基础。教师要热爱、赏识和鼓励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诱发实习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教师要全方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体会学生的真情实感;也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注。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12]。
综上所述,在整个实验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和状态,尽量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并进行全程跟踪,使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作为一名实验诊断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扩展教学形式,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师营造的宽松课堂环境中,学生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把掌握基本理论、丰富教学方法、强化技能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高鹏,兰婷,等.青年教员提高课堂授课质量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13-515.
[2] 王瑾,孙宁,黄培春,柯湛华.优化基础医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中青年教师备课效率[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98-1399.
[3] 贾晓静,张婧涵,王笑英.多种教学模式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联合应用的探讨[J].2012,16(6):1150-1151.
[4] 周洲,李忠玉,陈丽丽,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481-483.
[5] 宋淑菊,段婷.临床诊断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902-903.
[6] 伍文清,陈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9):1564-1565.
[7] 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8] 王捧英,王红芳.“提问教学法”在中专药剂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3):355-357.
[9] 张继瑜,杨春莉,周芳,王前,裘宇容.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讨[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3):322-324.
[10] 杨丽.医学检验实习生带教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114-115.
[11] 郜洁,罗颂平,邓高丕,等.情景教学与病例讨论结合模式在中医妇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 2012,9(23):155-156.
[12] 丁丽君,应秋平,俞连琴.和谐师生关系在临床毕业实习中的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4):33.
(收稿日期:2013-01-09 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