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摘要 水稻旱育秧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省工节水,节省秧田和种子。特介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内容包括苗床选择、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期和大田管理等方面。
关键词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就是利用水稻苗期较耐旱的生理特性,在精心培育的肥沃、松软的苗床上,实行严格控水旱育培育壮秧,浅插、少本稀植,配套改进大田肥水管理措施的高产高效稻作新技术。旱育秧能全面提高秧苗素质,秧苗矮壮,根系活力强,抗寒耐旱性好;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结实率好,较常规栽培增产750kg/hm2左右,节省秧田和种子,节水省工,简便易行,现将其关键技术环节介绍如下。
1选择苗床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肥沃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专用苗床。一般不宜用水稻田,无旱地则可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根据稻作类型所需的秧龄确定苗床与大田的比例,推算出备用的苗床面积。旱育小苗,苗床(净面积)与大田比为1∶(30~40),旱育中苗为1∶(20~25),旱育大苗为1∶(15~20)。
2苗床培肥
秋收后8~9月份及早进行苗床培肥,每平方米施作物的碎秸壳等粗大有机物3~5kg、腐熟农家肥(不含草木灰)3kg、过磷酸钙0.25kg。采取分次投入,全层施到15~20cm耕作层中,并保持土壤适宜水分以促进腐熟。若没经过秋培,则要春培补救,即利用冬前的堆肥、腐熟的人畜粪等,春季在播种前20~30d,按上述标准施入。
3整地与施肥
经过培肥的苗床,在土壤干燥的条件下,全面翻耕耙碎、作畦、施肥。一般苗床的畦面宽1.3~1.5m,畦沟宽0.4~0.5m,畦长不超过15m,做到畦、腰、围三沟配套,便于操作。播前10~20d施肥,按每平方米苗床施尿素120g、过磷酸钙150g,氯化钾40g,耕翻3次,均匀混入10~15cm土层中。切忌在播前5d内施用,以防止烧根烧芽。
4床土调酸消毒
苗床在播种前2d进行调酸。可使用壮秧剂将调酸和施肥相结合,每袋(2.5kg)加入细土15kg,均匀撒在20m2的床面上,拌匀。也可用工业浓硫酸调酸,每平方米用25~100g滴入5~20kg水中稀释,喷洒秧床。苗床土壤经调酸后要求pH值为4.5~5.5。苗床浇足底水,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2.5g,对水2.5~3kg喷床面。
5种子处理
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适宜的品种。大田用种量杂交稻为15~22.5kg/hm2,常规稻为45~52.5kg/hm2。种子精选,浸种前晒1d,用多菌灵水溶液浸种48h,捞起洗净,装入竹筐或放人地窖里催芽,种芽露白即播种。
6适时早播
早稻播种临界起点温度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7~8℃,比水育秧提早10d左右。根据秧龄确定播量,常规品种秧龄3.1~3.6叶,每平方米净苗床播芽谷180~200g,4.5~5.5叶,播130~150g。杂交稻为同秧龄常规品种播种量的50%,同秧龄旱育秧的播种量可比湿润秧增加30%~40%。旱育秧的种子浸种催芽至破胸即可播种。
播种后压谷、盖土。盖籽土应是本田未施用过化学肥料并过筛的细土。早稻播后立即盖膜。中晚稻不需盖膜保温的,也应覆盖秸秆等,以保湿出苗。
7苗期管理
育苗期以控水为主,促进根系下扎和地上部分健壮生长。如早晨叶尖吐水少或无水珠应在上午或傍晚浇水,以洒水湿透土层3cm为宜。采用薄膜覆盖的要注意适时通风炼苗再揭膜。培育中小苗的苗期一般不施肥,移栽前3~5d可施送嫁肥,一般为每平方米施尿素10~15g,注意防治立枯病。
8大田栽培
8.1整地施基肥
大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后粗沤田。插秧前3d施用腐熟有机肥15~30t/hm2,磷酸二铵和尿素各150 kg/hm2,硫酸钾150kg/hm2。肥料施用,采用全层施肥方法,施后耕翻耙平。
8.2栽插密度
应根据茬口、品种特性、土壤肥沃条件来确定密度,一般为20~25万穴/hm2,常规稻每穴2~3本,杂交稻1~2本,东西行向,宽窄行栽插,浅插深度控制在1.5~2.5cm之内。
8.3日常管理
一般双季稻施纯氮120~180kg/hm2、一季稻施纯氮180~225 kg/hm2。氮肥总量的60%~70%、磷肥总量的100%、钾肥总量的50%作基肥施入;氮肥的10%~15%作分蘖肥施用;氮肥的20%~30%、钾肥的50%作穗粒肥施用。管水上,做到浅水湿润灌溉,即薄水浅插、轻露活棵、浅水分蘖、够苗晒田、间歇灌水孕穗、水层抽穗、湿润灌浆,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到成熟。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同时在病虫防治上,除掌握适时外,还应做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上一篇:我国水资源污染及防治措施研究
下一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