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优化的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更加充分了解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因此,在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时,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本文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对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产生的积极影响,采取兼具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措施,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中的作用,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格局;意义;措施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和前提条件,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然而,我国农村经济格局优化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转变以往农业生产模式,使用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提高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推动当地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寻找到适合当地的独特的农业发展之路。
一、简单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和谐共存为主要目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追求人、社会、资源等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蕴涵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真谛,准确阐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
(一)有利于转变村民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观点,改善农村农民的生活环境
村民受原有农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根本没有认识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错误的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应以经济利益为唯一的标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纯粹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不仅不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反而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于是,从内心深处抵触和反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常会在无意之中做一些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事情。在优化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当地的气候、土质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经济效益好、种植难度较低的农作物,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收入,以实际效果让农村意识到现有农业生产模式的优势,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以及文艺汇演等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农民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产生的严重后果,主动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不再做任何會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生态文明保护的队伍中来,从而形成更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有利于实现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美融合,让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实到农村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来,有利于实现农村和城市的统筹发展,缩小农村和城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差距。
(三)转变农村原有农业发展模式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和谐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农村的步伐。与此同时,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减少各种化学肥料以及药物的使用量,尤其是对人体伤害较大的农药,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作物的药物残留,提高食品安全系数。
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格局优化的策略
(一)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因而,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在追求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不断优化农村和农业各种资源的组合模式,积极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发展进程和推广速度,对于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发现的已经被破坏严重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
现如今,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危机,人口总数、土地资源、水资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发展农业经济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基本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全国耕地质量检测系统和监视系统,对全国土地的土质等情况进行整体汇总和分析,定期对土地资源进行检查,及时更新全国耕地质量检测系统内的数据,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准确和完整的参考信息。此外,相关部门还硬积极引导农民学习和发展立体种养等模式,增加农作物有机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作物施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因过度使用化肥而出现土壤板结等问题的概率。帮助农民改变以往漫灌等农业浇水方式,尽量选择滴灌等方式,减少农业用水量。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农村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资源有限的危机。相关部门可以到农村传授沼气制作技术,充分发挥农村农作物秸秆数量庞大的优势,还可以避免因农作物秸秆无处存放而放火烧农作物秸秆事情的发生。与此同时,农村沼气建设可以与农村厕所改造、自来水改造等同时进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破坏蚊虫繁衍生息的环境,减少农村病虫害以及各种疫情发生几率。
(二)重视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创新,重点攻克农业生产的关键性技术,比如农作物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新型农作物的研发等。以往的农业生产技术研发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为主要目的,因而,相关部门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技术研究发明的方向,更加重视农作物品质的提升,加大新型农作物的推广力度,扩大新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换率。相关部门提高对农作物生产技术推广的补贴力度,加强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降低农作物的种植成本,提升农作物的经济收益。
(三)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体制的改革
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程。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革升级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顺应了农业未来发展大趋势。运用现代化工业理论来推动农业改革,把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经验灵活运用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有效提高了农业改革效率。相关部门可以采取措施鼓励农业生产企业研发新型农业生产设备,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节约化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人力的依赖性,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脱离出来,从而实现农民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农作物质量的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加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实现农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四)大力发展农业区域化
农业区域化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主要途径之一。近些年,我国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向,站在全局的角度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农业区域发展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快农业区域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例如,东部平原地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城郊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中部地区要重视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适当的发展畜牧业。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通过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方式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转变随草而居的传统牲畜养殖方式。我国不同的地区有自己的农业发展特色和农业发展优势,要加强对农业市场的了解和联系,及时调整农作物种植数量,遵循农业市场的发展规律,尽快打造独具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
(五)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业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
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政策,促进农业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相关部门还应从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查和管理,完善农产品流通管理体系,及时销毁检验不合格的农产品,并对农产品的种植户、加工企业等进行相应的处罚,将农产品检验报告纳入企业考核体系内,迫使企业重视农产品的质量。
(六)促进农业市场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销售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下一环节,是决定农产品价格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等定期更新农产品的价格,并邀请农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农民选择种植农产品的种类提供参考依据。
三、小结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通过转变农民发展农业的观念、发展节约型农业和集约型农业等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持续化发展,實现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
(辽宁省铁岭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参考文献:
[1] 朱方林.朱大威.马晓杰.李德新. 科技促进农村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5,(3).
[2]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2013,(3).
[3]何福仁.涪陵区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肖刚.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探讨[M].时代经贸,2017.(09).
下一篇:有机肥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