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糖尿病引起胃瘫和便秘
糖尿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已为人们所了解,但引发消化系统的并发症,常常为病人和医生所忽视。其实,糖尿病导致的消化系功能改变十分常见,从食管、胃、小肠、结肠一直到肛门等都有。
案例一:在机关工作的谷先生,自从几年前患上了糖尿病后,对自身健康就十分注意,治疗从没有中断过。然而,近来一直感到胃不通畅,无论吃干饭还是喝稀的,只要吃一点点食物,上腹部就发胀、隐痛;饭后常出现恶心,有时还会将上一顿的食物吐出来。他以为是消化不良,于是服了些助消化药。每次用药后不适症状虽可改善一些,但仍只能吃少许食物,而一旦停药,只要进食又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的症状。这是怎么了?满脸疑惑的谷先生向医生描述了自己的不适。他抱怨说“我得糖尿病多年,一直想通过控制饮食把血糖降下去,始终没有达到效果。现在倒好了,胃不让我吃饭,只能控制饮食了。”
医生为谷先生做了检查,证实他胃内没有肿瘤,也没有瘢痕或其他异物挡住食物的通路。但有关检查显示,胃电图不正常,在禁食、禁饮的情况下,胃内仍有食物残渣,说明胃的排空功能差。根据病人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状况,可以认为谷先生的上腹不适是胃排空迟缓造成的,起因是糖尿病。医生介绍说,在正常情况下,当食物、饮料等进入时,胃能膨胀以容纳食物,同时胃又有很强的收缩力,将吃下东西排送到十二指肠进一步消化。这种排空运动除了肌肉运动,还受迷走神经的控制。糖尿病患者如病情控制不好,支配胃排空的迷走神经细胞会发生退行性变化或者肿胀,部分或完全失去调控肌肉收缩、进行排空的功能,就会出现进食后胃胀、恶心呕吐的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叫做胃瘫痪。据临床调查,大约50%以上糖尿病患者有此现象。
预防糖尿病胃瘫,患者要接受正规治疗,控制好血糖,减少对支配胃排空迷走神经的损伤为首要。除了糖尿病外,胃肠手术后以及患有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患者,也会发生胃瘫痪。因此,防治胃瘫痪的关键是,要治疗引起疾病的相关因素,同时可服用帮助消化的药物,饮食上要少吃多餐。
案例二:60多岁的贾女士有4年糖尿病史,元宵节后,因严重便秘由家人陪同到消化科专家门诊就医。几年来,她一直受便秘痛苦的困扰,经常是3天~4天用尽办法才能大便一次,虽说每日都有明显的便意,就是便不出来。用力屏气也不行,通便药如开塞露、石蜡油、甘油栓等全用过,疗效也不好。有时甚至不得不用手或细木去抠。因排便不畅,腹胀难耐,坐卧不宁,苦不堪言。为此,她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吃了不少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和西沙必利等,可仍然不见效。
后来,医生发现贾女士患 II 型糖尿病,并为她测了血糖,结果发现空腹血糖为14.5毫摩尔/升(正常空腹血糖值为3.9毫摩尔/升~6.1毫摩尔/升)。连测几天,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均远远超过正常值,可认为便秘同血糖有关。于是改用胰岛素治疗,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进行皮下注射。没过多久,贾女士的血糖果然逐渐正常,而折磨她多年的便秘也神奇般地消失了。其实,她患的是典型的糖尿病性便秘,时常与糖尿病的发病同步,随着血糖的逐渐控制,便秘症状也得到了改善。引起糖尿病便秘的原因是高浓度的血糖,造成对植物神经的损害,致使胃肠蠕动无力,大便不易排出。另外,患糖尿病时,由于代谢紊乱,蛋白质呈负平衡,以致腹肌和会阴肌张力不足,排便无力。
上一篇:快乐原是“天”注定等
下一篇:膝骨关节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