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谁赢谁输?
一、两小儿辩日谁赢了?——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是学生喜爱的课文。其原因在于可爱的童真童趣。因此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编了此文,有的放在初中,有的放在小学高年级。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因此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像多数教师那样,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文意。有几个同学朗读课文,有几个同学讲故事,一节课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然后我就和他们讨论是不是喜欢这两小儿、为什么喜欢这两小儿等。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喜欢。”有学生说:“这两小儿很可爱,他们辩论的问题也很有趣。”有学生说:“他们喜欢观察大自然。”也有学生说:“他们辩论时的语言很生动。”还有学生说:“课文里的孔子很谦虚。”
快下课了,忽然,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举手提了一个问题:“这两小儿辩日,究竟谁赢了?”这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住了。因为我在备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是啊,两小儿辩日不正是两千年前一场经典的辩论赛吗?既然是辩论,就有个胜负输赢,那究竟是谁赢了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一个正当的问题。我立刻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价值。考虑到即将下课,我把这个问题作为课下思考题留给学生。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课下思考题。
二、胜负相当——两小儿辩日的逻辑分析
两小儿辩日究竟谁赢了?这个问题涉及评判辩论或辩论赛胜败的标准,那就是,辩论双方谁的论证性更强。换句话说,谁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有支持力的理由或论据,谁对对方的观点给予了更有力的反驳。论证性的强弱,归根结底就是逻辑问题,因为论证是推理的应用。辩论的胜负与观点真伪是非没有必然的关系。即使是真实的、正确的观点,不能提出有支持力的理由,那也不能获胜,尽管那是遗憾的事情。
要评判两小儿辩日究竟谁赢了,那就要分析双方的观点和各自的理由及其相互关系。第一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初出时去人近”(早晨的太阳比中午距离地面近),其理由是:“近者大而远者小”(近的事物看上去大,远的事物看上去小),“日初出时如伞盖”(太阳早晨看上去大)。第二个小儿的观点是:“日初出时去人远”(早晨的太阳比中午距离地面远),其理由是:“近者热而远者凉”(近的事物感觉热,远的事物感觉凉),“日初出时沧沧凉凉”(太阳早晨感觉凉)。两小儿的观点不可同真,因而需要辩论,可以辩论。两小儿的理由分别是一个常识,一个现象,均为共识。这是辩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两小儿的论证性完全相当或者说相等:
第一,各自的理由不能证明各自的观点。第一个小儿的推理是:近的事物看上去大,早晨的太阳看上去大,所以早晨的太阳近。第二个小儿的推理是:远的事物感觉凉,早晨的太阳感觉凉,所以早晨的太阳远。两个推理均为无效推理。
第二,各自的观点能够证伪或驳倒对方的观点。第一个小儿的推理是:远的事物看上去小,早晨的太阳看上去不小,所以早晨的太阳不远。第二个小儿的推理是:近的事物感觉热,早晨的太阳感觉不热,所以早晨的太阳不近。两个推理均为有效推理。
三、逻辑分析联系汉语实际——《两小儿辩日》的教学策略
两小儿辩日谁胜谁负的问题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然而两小儿辩日的逻辑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又很难理解,这是《两小儿辩日》的教学难点。我的教学策略是,联系汉语实际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既发展了思维,又学习了母语。
我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及其理由,在黑板上列出两个推理,问学生:他们的理由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吗?这两个推理成立吗?问题集中了,他们在认真思考。有的点头;多数在摇头,但似乎不明白为什么不成立。
为了使问题明朗化,我虚拟了一个推理:“看上去大的事物离得近,早晨的太阳看上去大,所以早晨的太阳离得近。”学生们凭朴素的思维能力知道这个推理是成立的,但有学生指出,“看上去大的事物离得近”这个理由本身是错误的。
我说:“问题就出在这里。第一个小儿把‘离的近的事物看上去大’和‘看上去大的事物离的近’这两句话混淆了。同学们请注意,在汉语中有的句子是不能随便倒过来说的。‘香蕉是水果’不能说成‘水果是香蕉’。‘水果水分多’不能说成‘水分多的是水果’。”有学生心领神会:“第二个小儿和第一个小儿犯了同样的错误。他把‘远的事物感觉凉’和‘感觉凉的事物离得远’两个句子混淆了。”
两小儿的观点能驳倒对方的观点比较好理解。我用类比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水果的水分多,核桃的水分不多,所以核桃不是水果”推理成立。同样,“远的事物看上去小,早晨的太阳看上去不小,所以早晨的太阳不远”“近的事物感觉热,早晨的太阳感觉不热,所以早晨的太阳不近”这两个推理成立。
四、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思维的飞跃
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两小儿辩日》的难点已经解决,学生明白了两小儿各自的理由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却互相驳倒了对方的观点。因而胜负相当。
然而,一旦学生理解了问题的实质,他们的思维就由此获得了飞跃。一位学生说:“既然两小儿的观点都错了,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太阳早晨和中午与地面的距离大致相等。”不少学生在点头。我非常激动地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你们得出的这一结论竟然与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的常识一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啊!”另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了,因为他没有现代科学的常识。”有一位学生说:“他说的好像不对。即使没有现代科学的常识,根据两小儿观点都错了不就可以决了吗?”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思考。并且告诉学生:“我们刚才的思考是逻辑分析,遗憾的是,两千多年前,我们国家还没有逻辑学的知识。孔子的不能决,其实是作者列子和那个时代的不能决。逻辑学是古希腊一位叫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家发明的。你们看,这逻辑学的知识多么重要,将来你们长大了,还要系统地学习逻辑。”
上一篇:关于欧文·M·柯匹的不完全性问题
下一篇:光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