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技术在18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对照组,男9例,女9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5±1.4)岁;检查前无任何臂丛神经损伤或其他臂丛神经疾病。以对照组影像资料作为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研究。
1.2 检测方法 检测仪器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超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检测时,取仰卧位,头先进,将头颈部放入线圈内,头部及上背部需要垫高,颈部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保持一致。固定患者双肩,向后伸,使颈椎及颈胸交界处平直,定位选择颈6椎体。检测前告知患者扫描时保持合理的呼吸方式,一般以腹式呼吸为主,减少吞咽动作,医护人员在检测时使用饱和带技术,避免患者因吞咽等对扫描结果造成不良影响,饱和带应放在患者椎前位置,厚度控制在10~60mm,饱和带与成像的距离保持在5~10mm,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提高成像质量。扫描定位选择在颈4椎体上缘至胸2椎体下缘。冠状位扫描范围:椎体前缘至椎管后缘,及腋下两侧。一般使用常规T1W1、T2W1、STIR/long TE序列冠状位扫描、T2W1轴位扫描即可,对节前神经损伤者,则需要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冠状位扫描,紧接着进行DWIBS序列横轴位扫描。
1.3 后期成像处理 将扫描所得影像进行处理,利用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重建出最有诊断价值的图像。由两位资历较深的放射医师对影像进行分析。
1.4 观察指标 计算两组STIR/long TE序列和DWIBS序列处理图像时神经根、神经节以及锁骨上、下神经数目。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以95%为可信区间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臂丛神经各部分显示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BS序列显示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明显高于STIR/long TE序列,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严重时致残率较高,在创伤中比较常见。一般而言,常需手术治疗[3]。过去受医学研究条件落后的限制,导致臂丛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手段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检测仪器落后,无法得出臂丛神经损伤的明确扫描诊断结果。治疗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术前对臂丛神经进行有效影像扫描显示,对医生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1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超声显示:7例节前损伤,臂丛神经损伤侧神经根变细,部分神经束呈现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内部点线回声模糊;2例椎管旁出现脑脊液聚积;3例伴有肩袖损伤,冈上肌肌腱明显增厚,回声低且连续中断;6例臂丛神经根部内径正常,连续性未中断,臂丛神经干与股远端神经呈现不同程度增粗、水肿粘连。本次研究中,18例研究组中椎管外节前神经损伤8例,包括脊髓出血和水肿各4例;节后神经损伤9例,均表现为神经干增粗;神经根离断1例。与超声影像相比,MRI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准确检测出臂丛神经损伤部位,是臂丛神经最有效、最理想且运用最多的影像检测手段。对比两组序列对臂丛神经各部显示率,结果表明:DWIBS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显示率明显高于STIR/long TE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磁共振神经成像能有效提高图像信噪比及臂丛神经同层显示率。TIWI、T2W1是臂丛神经MR成像的基本序列。由于周围脂肪的高信号衬托,在T1W1上,能够清楚显示臂丛节后神经局部解剖,包含神经轮廓、邻近肌肉和血管,神经干的粗细与走行,均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由T1、C5-C8脊神经前支组成,C5、C6构成上神经干、C7延伸为中神经干,T1和C8构成下神经干,三大神经干位于前、中斜角肌之间。各神经干分为前后两股,由六股组成内、外侧束和后束,各束分别发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等,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动脉伴行。臂丛神经节前即脊神经节前硬膜囊内神经根,臂丛神经节后即脊神经节后椎管以外部分,当臂丛神经节前或节后部分损伤、出血时,也可以敏感的显示出来;T2W1对显示臂丛神经内部病理变化敏感,能够显示脊髓的形态和信号改变,尤其是横轴位及椎管内沿神经后根走行的斜冠状位,显示臂丛神经节前部分优势明显[4]。
综上所述,结合STIR/long TE、DWIRS序列等各种先进技术,有利于准确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程度,且操作安全、成像清晰、诊断准确。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神经成像技术逐步完善,后处理方式的不断丰富也提高了臂丛神经损伤检测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耀贤,杨帆,孔祥泉.高分辨率磁共振周围神经成像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07(12):1000-1002.
[2]程义鹏,李明,赵明,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04(23):353-356.
[3]鲍奕仿.磁共振对臂丛神经病变的形态与功能成像研究[D].复旦大学,2013,07(04):34-38.
[4]杨君.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及损伤中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31(43):241-246.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