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58例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梅花针治疗 TDP照射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蔟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表现为突然发生,簇集性水疱,排列成带状,部分患者有1~3日的沿一侧周围神经痛或皮肤灼热感等前驱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得当,疼痛迁延日久,绵绵不断,严重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笔者自1998起运用七星梅花针叩刺,TDP照射治疗58例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5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42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3天。其中有28例患者直接到针灸科诊治,30例患者经本院皮肤科介绍到我科治疗。
2 病因病机
2.1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的发生不外乎以下三点,第一,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第二,年老体弱,气血不足,血虚肝旺,或因劳累感染毒邪,或湿热毒盛,气血凝滞所致;第三,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于皮肤而发为本病。
2.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本病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跟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刺激的作用下,可使病毒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死,产生神经痛,继而出现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簇集水疱疹排列成带状而发病。
3 临床表现
神经痛,疼痛剧烈,常发生于一侧腰胁部、大腿内侧、额部、耳后及颈部,痛如火燎为本病主要特征之一。带片状的红色斑丘疹,很快转变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水疱,或3~5簇集成群,聚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间或有散在的单个疱疹,疱群间皮肤正常口水疱内液体初透明,几天后水疱内溶物转为浑浊,或有部分破溃,形成糜烂面。疱疹出现前1~3日,多有患部皮肤灼热感或不明原因神经痛等前驱症状,但也有无前驱症状即发疹者,疼痛难忍,由于疱疹尚未出现,致使多数病人作了多方检查。如胸胁痛病人,作肝胆脾等彩超检查,不明原因的一侧头部疼痛剧烈,痛连颈项而做头部CT检查等。
4 治疗方法
本病疱疹尚未出现或疱疹散在出现,未成群簇集时到皮肤科、针灸科就诊病人较少,多疱疹面积较大,成片状时,才来就诊。
选用七星梅花针,每名患者一个,在疱疹出现部位及周围轻快叩刺,刺破疱疹,使疱疹浑浊内溶物流出,局部叩刺出血者,效果更加,如果皮损面积较大,疱疹较多者,每部位可歇息1~3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前提。叩刺结束后,局部用消毒棉球粘试,用TDP照射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结束,梅花针清洗干净后,用75%酒精浸泡,以备患者下次治疗时使用,痊愈后销毁。
5 治疗结果
5.1 疗效标准 治愈:2周内,疱疹结痂脱落,皮损完全消退,神经痛完全消失;好转:疱疹结痂脱落,皮损消退,偶有神经痛,可忍受,迁延数周,逐渐完全消失。
5.2 治疗结果 58例患者中,治愈50例,好转8例,治愈率86.2%。总有效率100%。
6 典型病例
程某,女,11岁,学生。2001年8月10日就诊。1周前该患者告知其母亲左侧季肋疼痛,经多方检查,未查出有其他疾病,口服止痛药三日,疼痛未见明显缓解。昨日发现左季肋部有水疱疹出现,到我院皮肤科就诊,皮肤科诊断带状疱疹给予雄黄散外用,疼痛未见有明显减轻。于当日来我科就诊,查其疱疹小片状簇集成群,疱疹内溶物浑浊,四周有散在新发疱疹。运用上述方法治疗3日,部分疱疹结痂,疼痛缓解。7日后大部分疱疹结痂,疼痛消失。嘱其疱疹痂自行脱落而告痊愈。
米某某,女,51岁,干部。2005年2月5日就诊。3日前左侧耳后及颈部疼痛,口服止痛药无明显改善。今日晨起发现耳后有红色斑丘疹,小片状水疱,头痛剧烈而来就诊。自诉整夜未能入睡。用梅花针叩刺后,TDP照射30分钟。2日复诊自诉疼痛明显减轻,夜晚睡眠较好,继续治疗1周,大部分疱疹结痂,无不良反映,停止治疗。嘱其饮食清淡,易消化,不饮酒,保持心情舒畅。两周后复诊,皮损恢复,症状完全消失而告痊愈。
7 体 会
本病的发生,多发生于成人,无传染性感染及其他明显诱发因素。祖国医学称之“蛇串疮”,“缠腰火丹”,归结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或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或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热毒搏结于皮肤,而发为疱疹。采用梅花针叩刺,使局部出血,湿热毒邪随之而解,TDP照射30分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就笔者诊治带状疱疹的经验来看,多数病人在发病前2~3周均有情志不畅等多方原因,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肝郁气滞,情志不疏,烦躁易怒,本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下一篇:麻醉与快速康复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