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研究
[摘 要] 目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缺点不断显现,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农业生产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此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无疑是克服这个障碍的最佳选择。本文以地域生态农业为切入点,根据地貌类型将山东省临沂市生态农业发展类型划分为平原型、丘陵型和山地型,在分析各类型发展现状、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各自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临沂市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20-61-2
从古至今,农业生产始终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用仅占世界土地总量7%的土地以及占世界水资源总量6%的水资源养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中,农业随着工业的进步发展成为耗能少、产量大、质量优的现代农业。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及自然资源等造成了巨大破坏。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及国家大力倡导要加快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和高效农业的政策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和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其基本要求是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副业以及渔业,将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将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结合,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经济与生态两个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1]。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资源丰富,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业区。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临沂市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向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临沂市农业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对于临沂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 临沂市概况
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总面积1.719 12万km2。临沂市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临沂市以沂河与沭河为中心,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部为扇形冲积平原。
临沂市总人口1 062.4万,2017年临沂市实现生产总值4 345.39亿元,增长率达到7.9%[4]。临沂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临港产业带、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交界处,是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和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同时还是国家确定的山东省东南部中心城市以及具有临水特色的贸易物流中心和工商贸易城市。
2 临沂市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其次,生态农业园区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临沂市现有省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县、示范园区、示范点各1个,省级美丽乡村与美丽休闲田园1个,山东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基地、企业、区等若干。临沂市创建市级生态农业标准园64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0个。
再次,通过农民田间学校推广生态农业知识,生态农业相关知识教育受众人数不断增加。2017年,临沂市组织开展各类专项培训229次,累计培训新型农民1.32万人,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下乡服务活动518期,指导农户31.951 8万户,科技人员下乡6 769人次,培训人数8.162 7万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 510次,服务指导面积累计377.5万hm2。
最后,品牌效应显著,产品质量提升。临沂市大力发展特色品牌,提高特色产品质量。一是依托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及沂蒙山区特色红色旅游带动附近地区农业旅游发展,并且增加外地市场农业产品的知名度[2]。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品质提升项目。沂南县成功获得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称号,蒙阴县被列为国家级创建县,兰陵、临沭、莒南以及费县被列为省级创建县。
3 临沂市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临沂市地形地貌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山间谷地、冲积平原与洼地。按照5大基本地貌类型可划分为3类:平原、丘陵与山地。地形条件不同,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也应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避免因盲目发展而带来的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不必要损害。
3.1 平原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平原是指海拔在200 m以下广阔平坦的原野。临沂市平原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0.88%,其平原类型主要包括沂沭河冲积平原、山间沟谷平原和涝洼平原。沂沭河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沂南东部、沂水南部、兰山、兰陵、河东和郯城。山间沟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费县、蒙山前平坦谷地,平邑中部、蒙阴、沂水等县的山间沟谷之中。
平原地势低平便于耕作,是生产粮食、油料作物与蔬菜的重要基地。但是,由于传统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一些养殖场的粪便处理不当,导致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因此,本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应以提高废物利用效率和用有机肥料替代传动无机肥料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冲积平原地区及山间谷地平原地区,土壤较为肥沃。但临沂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合农业生产。建设温室大棚是解决冬季防寒问题的一个普遍方法,因此可以围绕温室大棚来建立一系列的能量循环模式。温室大棚需要的肥料与热量可以由沼气池来提供,沼气池由养殖场农户产生的粪便来提供发酵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供人们照明和做饭,温室大棚中的農作物可以为养殖场提供饲料,温室大棚及养殖场可以为农户创收[3]。
在涝洼平原地区,池塘广布,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生态农业发展可借鉴桑基鱼塘发展模式[4],发展果基鱼塘。果基鱼塘可以采取养鱼与种果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产。在池塘边的田地上可以种植果树,池泥可以作为果树的肥料。果基鱼塘收获的水果和鱼都可以进行销售,而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3.2 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丘陵是指山地与平原间的过渡地形类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100 m。临沂市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65.59%,主要分布于山区外围,沂南、沂水、莒南、兰陵、临沭、郯城和平邑等地都有分布,以沭河以东分布最广。
临沂市丘陵面积分布较广,发展好丘陵地区的生态农业对于临沂市生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丘陵地区既可以发展农牧业,又具有发展林业的条件。所以,处理好农林牧之间的发展关系是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关键。
丘陵地区林果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为畜牧业和种植业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有利于丘陵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畜牧业在林果业的推动下得到大力发展,可以继续为种植业提供资金。畜牧业产生的粪便可作为果树的肥料,而种植业生产的作物又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最终产出的种类丰富的农产品可以作为发展加工业的原料,最终形成“林—牧—农—加”的生产结构[5]。
3.3 山地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山地是山地、山间盆地和山间谷地的总称。临沂市山地主要以中山与低山为主,仅占土地总面积的4.02%。山地集中分布在沂南、沂水、平邑等县。
山地地形起伏复杂多变,在不同的高度层存在不同的生境,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所以,山地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着眼于对山地立体空间的充分利用,以合理开发山地生态资源为切入点,从而转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形成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山地垂直绿色产业带。
在山脚缓坡种植特色农作物或者草药,如平邑县种植金银花。坡度较缓的山腰地带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果树或者速生经济林。在坡度较陡的地区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牧草灌木以及乔木的立体种植,以保持水土。在山地沟谷地带可修建拦挡坝,减少土地流失。
参考文献
[1]邵勇.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2]王宏广.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规律、对策[J].生态经济,2006(10):10-12.
[3]黄永亮.临沂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9.
[4]解东.临沂市农业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國农业大学,2005.
[5]黎东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99(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