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
计划地实施步骤。此外,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艺术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为教职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行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
(2)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数字化校园涉及到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在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时,要根据现实与长远发展需要进行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综合教育、管理、科研以及信息技术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确定本校的具体建设目标、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规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信息应用系统扩展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为以后的业务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同时要确保信息系统数据标准的统一、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这样才能消除“信息孤岛”,最终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数字化校园环境,从而为艺术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3)加强个性化服务需求,拓展网络信息功能。在Web2.0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得到用户支持,即能够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使用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而吸引用户接受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第一步就是细分不同用户,增强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突出个性化。例如,在校园信息门户平台建设方面,内容上,要尽量多地集成更多更好的功能,这些功能不但可以分类管理,而且可以按需组合;形式上,要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支持,不但要有丰富的页面模版,而且用户还能自定义页面内容,调整页面显示风格;交互模式上,要提供可定制的信息推送和自主服务;访问方式上,要提供更多类型的终端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身份认证,个性化使用环境,信息发布与推送,实现信息的综合高效检索等功能[3]。
(4)建设满足艺术院校学科发展特色的艺术类数据库。作为艺术院校,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演出,期间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音视频及图片资料,这些资料对教学科研具有重要作用。将这些珍贵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根据学科需要建设一批有针对性的艺术类特色资源数据库。
(5)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制度保障。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涉及高校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工作,必须建立一个跨部门、具有高度权威的组织机构。该机构由校级领导担任领导职务,同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实现责权统一。此外,应建立数字化校园建设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项目实施小组三级组织。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应有常设办事机构,如信息化办公室,承担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并赋予该机构一定的行政职能。机构领导由相关主管的校级领导兼任,人员构成要注意业务与技术相融合。
3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3.1总体规划思路
作为一所艺术院校,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为了满足全校师生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需求、打破各级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弊端,真正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协同学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演出为核心,以“跟进、跨越、特色”为建设原则,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技术水平、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信设备[5],建成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现代化艺术大学相匹配的高带宽、高性能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演出以及生活服务提供一个高速、高效、稳定、可靠的数字化网络传输平台;依托各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全校统一数据标准与接口,对学院的教学、管理、科研、演出、资产、财务、后勤、办公等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集中与整合,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协同与联动,从而实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数据统一与共享,达到高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使上海戏剧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达到国内外一流艺术大学的水平。
3.2主要建设内容
3.2.1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
目前,学院已建立并投入使用的各类信息系统包括:教务管理、图书管理、媒体点播、OA自动化办公、邮件服务、学生信息管理、招生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校园资产管理、校园一卡通、职工薪酬查询、视频发布等。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还难以满足师生在教学、科研、演出中的应用需求。对此,上海戏剧学院“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两类具有艺术特色的信息应用系统:
(1)教学科研演出类应用系统。根据学院艺术学科建设发展以及对外演出需要,建设学生入学/离校管理系统、智慧教室、精品课程管理、艺术人才体质检测系统、远程互动艺术创作教学实验室、E创平台、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演出管理、服装道具管理、虚拟现实合成、影视剪辑演播等系统。
(2)艺术类特色数据库。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院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对内对外如表演、舞蹈、影视、戏剧戏曲、新媒体创意等各种珍贵素材资料,针对目前各类资料分散化、纸质化等现象,将逐步建设一批艺术类特色数据库,如戏剧戏曲学数据库、设计学数据库、舞蹈数据库、电影电视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创意素材数据库、数字媒体资源库以及图书管、档案馆、博物馆三馆合一建设等。
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根据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逐步升级校园网络带宽,实现教职工高速上网;建设无线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进行机房改造,实施服务器虚拟化;建设学院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全院数据共享;建立网络安全系统和信息运维系统,实现校园安全运行保障。
3.2.2信息系统集成建设
为了实现学校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整合和信息服务集成,在“十二五”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还需要逐步建设以下三大系统平台:
(1)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Unified Identity System,简称UIS)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性平台之一。通过建立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及其相应的基础支撑平台,为校内其它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提供明确的数据接口、应用接口、用户接口规范以及服务权限,实现对原有信息应用系统的集成与新应用的扩展。通过对学校内各信息应用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各信息应用系统的接口和相应的协议标准,特别是对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再分析,找出它们的共性,加以整合,最终实现认证系统的统一。
(2)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统一共享数据库系统建设是解决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之间“信息孤岛”所带来的信息屏障的有效手段。从技术上来说,突破“信息孤岛”,就是要将各部门的信息应用系统数据库相互关联起来,使这些彼此孤立的数据相互联系在一起,实现数据交换,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跨平台技术等诸多新技术为信息应用系统集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3)统一信息门户系统。统一信息门户系统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个性化应用集成和信息整合平台。它为师生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的应用服务和相关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统一入口。该系统要拥有风格管理、页面设置、日程安排、收藏夹、信息订制推送等友好而又灵活的个性化设置功能;通过深入的应用集成,把目前师生最常用的电子邮件、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人事、学工、教务、数字教学资源库、档案、校园一卡通、图书馆、招生就业等信息应用系统整合在一起,并提供了大量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服务信息。
上海戏剧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按照功能描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4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宏大、复杂、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校内各个部门院系的方方面面,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信息共享”的要求有序推进。不仅要认识到位、技术到位、措施到位,而且要不断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数字化校园建设才能步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谭义东.“十二五”期间西部新建文科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
[2]邱乐,刘军,程学新.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1).
[3]舒畅.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壁垒——信息孤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4]李耀麟,刘魁元,杨慧敏.基于协同教育理论的数字化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5]唐敏.湖南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与实现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0.
上一篇:音乐教育对西北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膜分离的小型气田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