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与控制探讨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危险源的识别程序,然后说明了危险源控制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的构成,最后探讨了几种常见的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产生原因和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危险源识别;控制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1 危险源识别程序
施工现场必须根据工程对象的特点和条件,充分识别各个施工阶段、部位和场所需控制的危险源。识别方法可采用直观经验法、专家调查法、安全检查法等,危险源识别程序如下:
(1)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生产材料、物品、某个系统、生产过程、设施或设备、各种能源及进入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活动。
(2)对危险辨识找出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可能发生事故的结果;分析可能引发事故的原因。
(3)将危险源分出层次,找出最危险的关键单元。
(4)确定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通过对危险源伤害范围、性质和时效性的分析,将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
(5)对重大危险源要进行危险性评价和事故严重度评价。评价时要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下的危险,通过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大小。
(6)确定危险源。
2 危险源的控制
施工现场危险源确定后,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且经济合理的安全措施对策,预防事故发生。安全措施对策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和安全管理措施对策。
(1)安全技术措施对策
包括施工现场广泛采用的机械化施工工艺、自动化生产装置和自动化监测及安全保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这些技术措施都能有效地保护作业人员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2)安全管理措施对策
通过一系列管理手段将企业的安全生产整合、完善、优化,将人、机、物、环境等涉及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正常开展,使安全技术措施对策发挥最大作用。安全管理措施对策包括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机构和人员配置、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坚持安全设施“三同时”原则、对安全生产实施安全监督和日常检查、编制施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种操作规程,包括应急救援预案等。
3 几种常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3.1 常见危险源及其原因分析
施工现场常见的重大风险依次如下:
(1)高处坠落
操作人员由屋顶坠落,人员由倒塌的脚手架上坠落,结构倒塌,人员由洞口坠落,人员由梯子坠落等。造成的原因有:未系安全带、突发性疾病、防护栏杆、扶绳、安全网、孔洞盖板等设置不当、高度、牢度不够或改动等。
(2)物体打击和挤压伤害
物体打击是各类施工作业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的,操作人员受到坠落物的打击、运动着的重型设备的打击、吊车、吊臂或其它吊物的打击,操作人员被重型设备挤压,重型设备或机械的倾覆等。造成的原因有: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工具、材料、小型设备等无防护坠落措施,脚手架绑扎不牢等。
(3)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主要发生在电气设备维修、停送电操作、电工、焊接作业等。造成的原因有:带电设备或带电体裸露、误操作电气设备、无漏电保护器,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作业人员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够等。
(4)机械伤害
施工中塔吊、卷扬机、电锯、钢筋加工机械伤害,尤其是起重机械,一旦出现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可能的原因有:机械转动的危险部位未设防护装置、起重作业信号不当、指挥不当等造成机械事故或伤害、钢丝绳磨损、断丝或使用时夹角过大等。
(5)火灾或爆炸
施工现场防火、防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发生火灾或爆炸的主要作业活动和原因有:防火措施不当,氧气、乙炔气瓶防火距离不够,易燃、易爆物品保管不当,堆放安全距离不够,使用人员不了解或不遵守MSDS,仓库内电气设施选型或布置不当等,易燃、易爆区域内违反消防规定等。
另外,还有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等危险源。
3.2 具体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3.2.1 塔机
加强塔机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
(1)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等质量方面的控制。
塔机司机、维修电工和机械维修工要在运行前、运行中经常性地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钢丝绳、吊钩、各传动件、制动系统、安全保护装置、螺栓连接、吊具索具等重点部位。按强制性要求,塔机必须具备规定的安全装置必须确保它的完好与灵敏可靠。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不能私自解除或任意调节。如今大部分建筑市场的塔机都没有设集电器,而改用回转限制器。部分塔机的回转限制器虽然有,但没有接线,塔机司机凭着自己的经验,靠来回转几圈来估计,很容易造成事故。加强对塔机的日常检查非常重要,及时发现故障,可及时处理故障,杜绝很多事故的发生。使用中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做好起重机定期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
(2)运行过程的控制
塔机的使用管理主要是人的因素,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了解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机械原理、保养规则,熟悉掌握塔吊技术性能;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塔机操作人员、司索人员、指挥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塔机是否能安全使用,要经常性地加强技术培训。
(3)管理制度方面的控制
建立健全塔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塔机安全操作规程,司机、司索人员、指挥等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塔机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等。要做到塔机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制,使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在实处。如使用中严格按照塔吊机械操作规程和塔吊“十不准、十不吊”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野蛮操作,杜绝违章指挥。吊装前必须对每一件吊物进行重量估计,严禁盲目起吊,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等。
3.2.2 现场施工临时用电
加强现场施工临时用电的具体措施是:
(1)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临时用电管理制度
建筑工地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临时用电管理责任制,确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为总承包单位负责制,进入施工现场的一切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必须经总承包单位检查合格方可进场使用。建立日常的安全用电分级检查机制,即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检查、现场电工的自查和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和监理公司也应发挥其不可或缺的协调、指挥、监督的作用。
(2)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用电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应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知识的普及,无论是建设方,还是监理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要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对作业人员应针对环境等因素进行必要的针对性的临时用电安全教育和交底,应在项目部及各施工班组设立意外伤害急救人员,急救人员须经过触电后急救等方面的培训。普及用电知识,增加安全教育中的安全用电知识内容;教育有关操作人员正确使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提高预防触电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
(3)加强用电管理
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操作属于特种作业,特种作业由于对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因此需经过国家规定的有关部门组织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在取得操作证后方准其独立作业。电工作业时应正确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临时用电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对现场电工进行系统电气专业培训,达到更好的工程效益。
3.2.3 拆除、爆破工程
加强拆除、爆破工程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制定拆除、爆破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爆破方案还须经公安部门审批同意方可实施;爆破技术、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对安全防护设施和爆破前施工进行验收;拆除、爆破时设置警戒区,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危险品专人保管;机械拆除时加强设备管理等。
3.2.4 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
加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编制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方案,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深基坑工程需专家论证;如发包给分包方的,分包方必须有相应的资质;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按要求设置人员上下通道;基坑边不得堆载过重、过近;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加强设备管理,挖掘机等机具距坑槽边距离应经计算确定,司机持证上岗,铲斗回转半径内禁止人员作业等。
3.2.5 脚手架
加强脚手架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是:编制搭、拆专项方案,超高、悬挑、升降式脚手架必须经过计算,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同意;按要求对架体材料进行验收;搭、拆前对架子工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搭、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安装、拆除、爬升时设置警戒区,有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搭设完后必须进行验收,附着式升降、吊篮脚手架须经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准使用,并定期检查、保养;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等。
3.2.6 防火
防火的具体措施是:编制防火方案,配备足够消防设施器材;动火前必须分级办理动火证,并制定专项防火措施,派专人现场监护;项目部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及建立义务消防队并定期演练;宿舍内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及电加热器;管理焊接、切割、熬炼等作业及生活用明火。要严格管理焊接、切割、熬炼等作业及生活用明火等。
安全生产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遏制建设领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程爱民.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与安全措施对策的建立.建筑安全,2005.
[2] 梁斌.浅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及防控措施.科技资讯,2008.
[3] 黄志锋.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五点建议分析.广东科技,2007.
上一篇:以“平安卡”促建筑施工安全
下一篇:建筑给排水施工安全和质量管理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