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下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摘 要】分析了生态文明下交通运输要求,分析了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文明运输运行机制体系,加强运输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实行扁平化管理等建议,为解决我国交通运输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的问题提供借鉴,使交通运输实现文明运作,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引发了中国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讨论,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交通运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交通运输给工、农、商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不容忽视。加强交通生态文明建设,让交通生态文明观念扩散传播并渗透在全国经济社会中的每个领域,“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一、生态文明下的交通运输要求
生态文明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中国学术界首次明确使用生态文明的概念。叶谦吉教授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这是从生态学及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文化、意识、法律、制度和政策;及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交通运输的发展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其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水等资源消耗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运输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能源;交通是最主要的噪声源;50%铅排放物与运输有关;50%的氧化氮排放物是由运输产生的;运输产生的二氧化碳几乎占了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0%,这其中有98%是公路运输造成的(其中80%是由货车运输引起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交通运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如何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交通运输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的管理措施正是我们需要进行讨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实现在生态文明的前提下发展交通运输,是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交通运输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态文明下的交通运输要求以最少的要素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污染,支撑交通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行,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
二、生态文明下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观念问题。我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理念,解放后,集权下的计划经济统一管理养成公众对政府的依赖和低参与社会的习惯[1],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经济发展,以损耗资源和破坏环保为代价,使得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2.制度问题。政府虽然提出了生态文明发展要求,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尚未与政府绩效考核、经济管理体制挂钩。这需要政府转变价值取向,转变考核机制,重新核定绩效评价体系,使运输的生态文明有据可依。
3.法治问题。生态文明运输责任法,环境保护教育法,环境污染控制法,节约资源法等法制还有待健全。
4.监管乏力。社会缺少强有力的、严厉的生态环保监控和执法体系,使得公众诉求无门,违背生态文明的运输无人缺少应的惩处。
5.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问题
(1)运输规划不合理。运输规划的选线不合理严重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呈带状,尽管它们在沿线环境系统所占面积比例并不大,但影响却非常大。有一些处于施工用地范围内的植物在施工前会被清理干净或者抑制清理,生态植被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生态系统。
(2)私家车控制不够。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多,加重环境污染,南京、北京等地2013年持续多天的严重的雾霾天气,汽车污染首当其冲。据中国江苏网报道,截至2013年6月底,南京市私家车拥有量已突破一百万辆,达到107万辆,和2012年底相比,南京私家车半年净增11万辆,增速明显快于近三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这不仅使道路达到了一种高饱和的状态,还加剧了主干道的交通拥堵,在车速运行较低的情况下,大部分主次干道平均时速为15公里/h;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万辆,但路网实际承载力只有400万辆左右。拥堵加剧,怠速行驶更加重了尾气排放,拥堵使污染成倍攀升。据统计,汽车在怠速情况下,CO(一氧化碳)的排放量是正常行驶时的两倍,HC(碳氢化合物)则是正常行驶的三倍。由于车多,排放废气多,造成空气混浊,阴霾天增加,城市环境急剧恶化,这同样加剧了环境治理的成本负担。减少私家车,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势在必行。
(3)治理拥堵措施不当。汽车保有量暴增,路不够,停车位不够。于是不断开辟新路,拓宽老路。但是不断地开辟新路是不是治堵的办法?事实证明,美国53个城市30%的土地被汽车占领,人们还是苦于找不到车位,中国情况更甚,许多道路两侧的通车道变成了停车道。而中国的人口密度是美国的5倍,土地资源十分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如果中国不断将养命活口的土地大量用来修建道路或停车场,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将迅速被突破,未来将是怎样的景象不堪设想。
(4)交通运输管理架构较复杂。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与国外发达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的管理体制基本有四种模式:一是普遍实行大部门体制的横向部门格局;二是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纵向层级较少的机构设置格局;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事权清晰、责权明确;四是交通运输行政法制完善,法治程度高。而我们国家一是由省级层面基本构建起“一厅(交通厅)+专业管理局(公路管理局、港航管理局、运输管理局等)”的构架,专业管理局多则7~8个,少则4~5个;各政府职能部门权责不清,政出多门;行业内部结构复杂。
三、实现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的建议
1.建立文明运输运行机制体系
首先,构建法律机制。健全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支撑是文明运输的保证。近年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机动车污染被认为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大气质量立法”已经无法回避。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社会公众参与环境的先进经验,制定《公民文明交通》责任法,规定公众出行的环境权利与义务,为实现文明交通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
其次,建立道德机制,加强教育,从幼小到大学,设置生态文明、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与运输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课程,重视生态文化建设,将人格培养与环境保护美德紧密结合,并且使生态交通制度化,以促进生态伦理对公众交通行为的影响,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
再次,加强行政机制。强化政府管理责任是生态文明运输的保证。当前形势下,行使政府公权力是解决公众文明交通责任问题的先决条件,交通运输环保教育,交通运输环境评价,道路建设环境监管,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和低碳运行等都需要政府有权威性的政策支持。制定尾气排放指标,限制大排量汽车,鼓励小排量汽车的使用,加强路检制度,禁止重污染汽车,征收交通拥堵税、排污收费制等等,通过政策措施改善尾气污染。(下转第47页)(上接第45页)鼓励汽车制造业使用尾气治理技术,净化汽车发动机曲轴污染,使有害污染物在机内的生成减少和防治,并在尾气排放口安置催化净化器这一装置把尾气中原有的毒气转化为无毒气体,再排放到大气中。
第四,强化监督机制。充分运用各种力量的监督,加大政策法律执行力度,保证生态文明运输机制的运行。充分运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力,宣传生态文明交通,形成社会监督、社会舆论,配合国家立法,用有形的手推动生态文明和发展循环经济。开启公众监管奖励制度,将公众参与环保的规定具体化[2],促使文明运输。
此外,可建立生态文明运输福利机制,发行文明运输福利彩票,既宣传环保,又为生态文明运输筹集资金,也能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文明出行的社会氛围。
2.加强运输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
交通运输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交通运输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线路设计应与水、电、气、社区、农耕等综合考虑。
(1)系统建设交通运输体系。公路、铁路、高架、隧道等建设布局合理,道路设置与绿化结合,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加大节能型公共交通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形成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地铁建设的同时,应设立方便供城镇居民出行的短途列车,降低私家车运行,从而限制汽车的无节制发展。
(2)使用先进的运输信息控制系统。利用智能运输系统,实时、准确而高效的监管交通运输运行,避免高速公路交通堵塞,提高公路交通的通畅性,减少交通事故和尾气排放,提高行车安全,保护生态安全。
(3)科学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政府应加强投资,使零污染排放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再生利用技术、生物能源技术、低碳经济技术等科学地使用在交通运输中。据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日追美,私车过亿,按7%的理论报废量计算,报废车辆超过700万辆,汽车上的钢铁、有色材料等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利用,再制造产品成本只是新品的50%,同时节能60%、节材70%。回收废、旧轮胎和橡胶,可生产再生橡胶。充分利用废旧汽车产品中蕴含的二次资源,节约制造新产品所需的能源、水和原材料,是推动交通运输向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3]。
(4)将运输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保挂钩。从源头上治理运输的生态破坏,必须考虑到经济利益。政府应扶持环境友好型的运输建设,弥补运输企业在利益与环境发成冲突时,为保障生态安全而造成的损失,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创新要给予鼓励,从本质上减弱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技术部门应该对交通工具加以研究,争取能够研制出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的交通工具。
(5)推动公共交通发展。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已占我国大城市空气污染物总量的60%,普通公交车的排放是小汽车的1/7,在资源消耗方面,交通系统的油耗占全国油耗总量的约1/3。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因此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公交车辆,严格限制私车发展,也是实现文明交通的必要手段。
3.实行扁平化管理,明晰权责
借鉴国外的管理体制,简化政府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化管理,使政策执行快速而高效。明确中央和地方管理权责,减少专业管理局,将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分离,决策部门和监督部门相分离。避免滥用职权,监管不力,甚至徇私舞弊。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识到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中存在的观念、法制、监管、机构设置等问题,更利于我们科学地解决交通运输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实现文明运输,构建文明运输运行机制,运输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将对交通运输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生态文明背景下公众绿色责任运行机制研究[J].前沿,2011(07):170-174.
[2]高金龙.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03).
[3]余霞.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11.
注:本文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交通运输管理研究”(项目编号为:JR1110)的部分研究成果,及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余霞(1975-),女,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