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机械化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职能的扩展、农村劳动力的流转,都要求农业实现机械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也必须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一、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1、农村机械化是推动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化才是根本。新农村建设把生产发展放在第一位。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改善工农、城乡差距,持续增加最大群体的收入,不断提高最大群体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关键。如何把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提高农民技能,转变农民职能,减少农民数量,让农民有施展才能和发挥作用的平台与空间。只有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机械化,农民的解救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才成为可能,农村生产才能得到发展,循环农业才能得以加快。
2、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实现“生产宽裕”的先导。农村要实现生活宽裕,就必须要保证农民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生产效率高、灵活机动、不误农时、节本增收等功效,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数量,使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救出来向其它产业、劳务市场转移,从而保证农民有稳定持续的经济收入成为可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际上就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农工贸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村实现“生活宽裕”的需要。
3、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载体。农业机械化的投入使用:一是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力数量,从而使农业生产过程得到大大简化;二是可大大减少耕牛的数量;三是能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农业生产中解救出来。所以农业机械化可以改善和协调农民之间的关系,丰富农民的生活,发展二三产业,有效地促进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的进程。
4、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保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的整体村容必将焕然一新;减少农村耕牛的饲养量,推动农村养殖业规范化和规模化,从而净化了乡村便道和改善了村民庭园环境卫生;使农民的收入增加有了保障,农民就有条件改善自己的住房、设施和美化自己的庭园环境;能推动秸杆粉碎还田、打捆回收、秸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技术的应用;能推动农村能源使用的变革,提高各种能源的使用率,而且从源头上解决了困杂柴、杂草、秸杆等乱堆乱放和焚烧带来的污染源。
二、加快山区农业机械发展
1、加大政府行为的参与,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实。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等决定了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作业规模小,使用效率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农业机械化进程很缓慢。应把发展贫困山区的农业机械化纲入到日常议程上来,完善农机法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加大投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转轨,加快贫困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
(2)完善基层农机推广网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技术培训等主要是靠农机推广服务部门。因工作经费紧张,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少。建立健全贫困山区基层农机服务组织,开展一些流动的现场会,进行技术示范交流,加大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力度,推动山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
(3)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机械作业效率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等都是与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差有着直接的关系。对贫困山区的乡村公路,机耕道,水渠网络,田块改造,在山区营造一个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作业的条件。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机作业的完全系数和机动性,充分发挥农机应有的效力,提高贫困山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2、加强农机作业组织创新,推动和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基层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仅靠农民自发的力量和市场的导向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树立好的样板,以人为本,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坚持“民办、民营、民收益”的原则,在职能部门的正确引导下,组建农机作业协会或基层服务组织。
3、拓展农机服务领域。贫困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劳动力流转发生重大变化,农机服务领域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贫困山区的园林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发展速度很快,但这方面的机械投入和引进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工具的出现,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开发和拓展农机的服务领域。
上一篇:简述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