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新疆神秘之门
主题公园。
罗布泊太阳墓葬质疑
两千多年前的中原天子,为永享皇权,永保尸身不灭,用成千上万根柏木以独特方式排列于墓穴中,形成世所罕见的“黄肠题凑”。而早在3800年前的楼兰王国,亦有一种不惜砍伐大量树木而创造的神秘墓葬,与中原相比更具西部朴拙之风。其所用木材均竖立于地表,所呈形状圈圈相套,好似层层谜团,引人遐想。
本世纪初,我作为新疆古生态地理考察队的一员,有幸走进心驰神往的“太阳墓地”。此墓地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步入其中可以看到一组组用7层胡杨木桩围成的同心圆圈。木桩粗细有序,最里一层的木桩直径仅2~3厘米,而最外一层却粗至10多厘米。7层木桩外又有长5.6米呈辐射状向四面散射开去的立木,木径粗达30余厘米。在几千年风雨吹蚀下,木桩残余部分均呈斜向西南的锐利尖木,无言地诉说着东北风的强劲和惨烈。远远望去,整座墓地就如一轮古老沧桑的太阳,镶嵌在戈壁荒原上,为此人们称其为“太阳墓葬”。饱含虔诚感情的墓主人就埋在环形木桩的中心地下,木质的棺具早已朽烂,死者均为男性,随葬文物屈指可数,主要是一些木雕人像、齿形物件、骨锥、骨珠等。墓葬整体透露了一种莫名的宗教意义,蕴含着难以撩开的层层迷雾。
我们考察发现,墓葬木桩可以固沙强冢。没有木桩,在沙地上要挖掘营建深达2米多的墓穴是很难的。然而固沙的设置为何采取如此形制,显现如此之图案?它代表着什么?难道真是“太阳崇拜”吗?果真如此的话,为何墓主人均为仰身直肢面向西方而不是东方?此外,我们对古墓沟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墓地是一个严格设置的天文历法定势,在目前世界上只有一个可以与之参照研究的古遗存,而它竟在美洲大陆印第安人那里,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太阳崇拜也罢,月亮崇拜也罢,在古代同一地区同一崇拜应该是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的,然而“太阳墓葬”一共才发现了6座,在全新疆尚未发现第二处。人们根据以至高无上的太阳作为墓葬形制和墓主人皆为男性来判断,死者应为有地位的人物。然而,此中人物的随葬物为何还比不上周围很多普通形制墓葬的规模和质量?古人究竟是依靠什么信念驱使自己将极为神圣的天上太阳放在泥沙上,并埋人一个其实并不尊贵和权威的死者?这些是否说明,以上墓葬形制是一次特定事件或天体的崇拜结果呢?据研究,这些墓葬中的死者均为塞种人,而他们却有着很深的多种天体崇拜传统。有些民间传说讲到,这种太阳形的墓葬,在建造过程中发生过激烈的战争和部落首领之间的争夺,那么他们究竟是什么矛盾呢?楼兰王国真的是毁于大规模的太阳墓葬砍伐林木吗?为什么原始塞人部落在大沙漠中建造如此奇异的太阳形墓葬呢?也许这些千古之谜还会继续与千里黄沙为伴,但无论如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未解之谜一定会有破解的一天。
帕米尔——一个孕育巨大发现的地方
从太空上看,帕米尔高原像一只巨大的手,紧紧地握住亚洲大陆的几条庞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并以此为宗汇集成一个巨大的山结,巨龙般向四面八方蜿蜒奔腾而去——帕米尔也因此被誉为“万山之祖”。
帕米尔高原是世界东方史上最有分量的文化地域之一,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明都曾在此交汇,它是古往今来的文化十字路口。
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古丝绸之路从塔里木盆地向西延伸的南路和北路到帕米尔会合,通向塔什库尔干的古石头城,从那里出发,一直到达遥远的西方。因此,古代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因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被描绘成东段的终点和西段的起点。由于这一地区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战略隘口,所以东西方的著名探险家张骞、法显、惠生、宋云、玄奘、慧超、悟空、马可·波罗、斯坦因、斯文·赫定、伯希和、大谷光瑞等等都曾亲历此地,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记载。在这里,人们找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发现了遥远先民在帕米尔使用篝火的地层痕迹。多年来,帕米尔就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的目光,牵引着我的脚步,从一个发现走向另一个发现。
2008年10月,我在塔什库尔干县通往莎车的山谷中发现一座高10米左右的巨大石窟及半成品造像遗迹。身处山谷中的石窟巨大且较为规则,顶部有券顶,虽然两侧壁岩有些斑驳,但也可以看出十分对称。石窟开凿崖壁的岩石由几层构成,这样对称的壁面自然形成极为罕见,或许是在自然形成洞穴的基础上再继续开凿成这种规则的洞窟。洞窟较高,通过比例换算有10米左右,主室很浅,整体看是大像窟的形制,与龟兹石窟中部分大像窟十分接近。与龟兹大像窟相比较,克孜尔47、48等窟,在主室侧壁钻刻凿孔,凿孔内安装木构件,构成栏台,在栏台上安置塑像。森木赛姆5、45窟等主室侧壁壁面没有安装栏台的凿孔,与此窟类同。这个洞窟底部漫在水中,是否是中心柱式大像窟或是克孜尔70窟式的大像窟,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此外,洞窟中的岩石和石像在感觉上很接近,很像是石窟造像中的石蕊。石蕊像形式见于著名的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大佛像和新疆龟兹库木吐拉石窟第71窟等洞窟中。石蕊像形式是先利用洞窟中的自然岩石,雕成塑像的大体形态,然后再用泥质在表层进行塑造。只是此窟中的石蕊和其表面是否遗留有雕琢遗迹,有待再一次勘察。
塔什库尔干县城通往马尔洋乡的山谷,被英国古人类学家命名为“帕米尔野人谷”。在这个山谷中分布有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山洞古穴,被当地人盛传为“野人的家园”。为了考察这一稀世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我于2008年10月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17天。
通往马尔洋乡的山谷安详静谧,与世隔绝,沿途的峭壁上古洞错落有致,山崖组成的各种天然雕塑胜过任何一位艺术大师的手笔,岩石上的图案好似令人难解难猜的象形文字,丛林中星星点点的硕大古乌孙人土墩墓把一个个历史考古之谜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这里的高山上有一山洞被当地的牧民称作是“埋葬神灵的地方”,我决定上山拜访一下这一山中之神。这里的山峰地势极为陡峭,攀登两小时还不及山的一半,回头向下张望,顿感头晕目眩、心生怯意。数小时的蜿蜒攀登,终于抵达隐藏在巨石下的洞口,打开手电,我发现这是一个洞中有洞的连环垂直竖井式古洞。一番观察后,我以双手支撑双壁的方式下到数米深的第一洞穴中,环顾四周,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息迎面袭来:脚下人体骨骼横陈一地,洞穴的角落里一具干尸头骨上还残存着皮肉,一旁有尚未完全腐烂的古老毛毡片和红柳祭器,而洞中之洞的岩壁四周留有久远岁月“居住者”摩挲的痕迹。根据这些,我初步判断这一连环洞穴的遗存至少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令人不解的是高大险峻的山峰,狭窄的竖穴式洞口,是很难将死者搬人下葬的,难道这里的死者生前是古代的宗教信徒,在此避世清修而死?他们是现在何种民族的祖先,究竟来自何方,为何孤独地呆在帕米尔的大山中?所有这一切都是巨大的谜团,我们期待更多的冰山下的来客考察揭秘。
上一篇:东城记
下一篇:现在的猿猴能变成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