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机遇探析
【摘 要】 文章概述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概况,分析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认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解决贵州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机遇。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以及观念转变等方面阐释了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大数据;贵州文化产业;机遇
文化产业是近年兴起的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和深远意义的朝阳产业,但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受众多因素制约,还处于发展的较低水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这一被称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产业悄然升起,“人类已经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贵州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先试先行,已占得先机,并产生了产业带动效应。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产业建设带来的机遇,促进贵州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成为当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就贵州大数据产业建设背景下其文化产业发展机遇进行探析。
一、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每一次新技术的重大变革都将带来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产业兴起,为贵州后发赶超提供新发展路径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快速做强做大贵州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其特点可以用4V来概括: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密切联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大数据必须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而不是单台计算机进行处理。其特色在于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处理、使用。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巨量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处理,得出具有科研、经济等价值的数据资源;更在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中科院首席科学家李国杰曾指出:“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高度融合引发了数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和数据模式的高度复杂化,世界已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BigData)时代。” 2012 年 3月,奥巴马宣布美国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Big Da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itiative)”,将大数据的研究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继1993年美国宣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的又一次重大科技发展部署。在国内,十二五以来大数据再次引发高度关注,数据“已成为与矿物和化学元素一样的原始材料,未来可能形成数据服务、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一系列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大数据将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2012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未来在大数据领域的落后,意味着失守产业战略制高点。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大数据产业是贵州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战略选择。大数据涉及数据产生和聚集、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行业和企业,是推动现有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诞生的重要力量。”对贵州而言,在当前全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想要复制东部地区的发展路径实现后发赶超,基本上不可能。近年来,贵州充分意识到了大数据产业对贵州的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国家IT产业排位靠后,也没有城市被列入全国5个云计算试点城市的情况下,贵州抢抓机遇,后程发力,以自身良好的生态条件、稳定的地质结构、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低的人力和能源成本等优势,在抢抓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中拔得头筹,成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中心的落脚点。同时。成功吸引了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和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入驻。2014年初,贵州与北京、深圳就大数据产业发展展开了深入合作,先后举办“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和“贵阳·深圳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介会”,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总投资超过935亿。同时,省政府相继发布《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和《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大数据产业的文件,推动着贵州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
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和问题
由于各国实际的经济、文化、政策等差异,以及各国对文化产业的性质功能等方面认识的不同等原因,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行业分类和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根据我国文化部的定义,“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具体包括: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行业门类。
近年来,贵州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并整合成立了一批大型文化集团公司,为进一步全面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说,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文化休闲娱乐和文化产品生产及销售等行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广播影视行业,贵州拥有贵州广播电视台、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影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数家大型国有广播影视企事业单位,2012年仅省会贵阳的广播影视业就实现产值约16亿元。新闻出版业拥有各类经营单位上千家,改制后的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成为全省新闻行业龙头企业, 2012年,集团广告收入近2.8亿元,产值5亿元。而贵州出版集团、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贵州西西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永吉印务公司则成为出版发行和印刷行业的龙头。2012年全省新闻出版行业生产总值约达28亿元。在文艺服务业方面,有新成立的贵州文化演艺集团等。其中由贵阳市艺术中心、贵阳市杂技团、贵阳市歌舞剧院和贵阳市演出公司整合组建的贵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每年平均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和文艺商演100多场(次),演艺及相关收入达1500余万元。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每年海内外演出经营已累计2250场,平均每年票房收入2000万元。围绕“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凉都六盘水”等品牌的打造,文化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此外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旅交会、亚青赛、装备制造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等展会先后在贵州举办或召开,作为后两者的永久会址,贵阳正被逐步打造成为中国夏季会展首选地之一。以贵州独特的气候和生态为基础打造的会展业,实现迅猛发展,为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在已经形成的良好发展基础外,贵州文化产业有着进一步跨越发展的潜力和资本。舒适的气候和自然生态、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和风情、丰富多彩的生态风光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也是基础优势。在高速公路大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和高铁时代的到来,克服交通劣势,甚至转而具有西南交通枢纽优势的贵州,必将迎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不过,一些制约性的因素仍需贵州攻坚克难:一是贵州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资金相对紧缺。二是贵州作为全国唯一的“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内陆省,偏居西南一隅,这样的区位易使贵州文化产业“养在深闺人未识”。三是观念相对满后,民众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重视都还不够,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更需要新兴产业技术的支持。
三、大数据产业建设背景下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的大数据产业基地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一,政策机遇。在国家《“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的支持下,贵州省2014年3月政府发布了《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未来几年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做了详细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路径。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赋予产业发展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2013年“国发二号文件”发布至今,至少有51个国家部委和金融机构,相继出台了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贵州“政策洼地”效应凸显。这一系列政策直接或间接地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与大数据产业联系较紧密的行业带来有利条件。在政策的支持下,《纲要》提出,到2020年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产值规模将要达到4500亿元。
第二,资金机遇。根据规划,从2015年起连续3年,贵州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应用。三大电信商加上富士康、中关村科技园等在贵州的一系列投资的金额将达到千亿。其中,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计划投资约50亿,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计划总投资20亿,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总投资70亿。 “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 涉及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类、云应用与服务类、端产品制造类及关联带动类等项目35个,投资总额为560余亿元。“贵阳·深圳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贵州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华侨城、华为、中兴通讯等粤企青睐,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达到375亿元。2014年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与北京中关村有关企业签约106个项目,总投资达465亿元。富士康科技集团在贵州投资的金额不断增加,预计到2016年实现总产值500亿元。此外,围绕贵州大数据基地建设的类似推介活动的不断开展,更多的资金将源源不断地注入贵州。这为贵州文化产业带来了丰裕的资金准备,倘若贵州文化产业能够充分利用这列资金列车,充分加以利用,贵州文化产业将迎来全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三,人才与技术机遇。近年来,贵州连续举办“贵州人才博览会”,以优厚的待遇和强大的政策支持显示了贵州对人才的重视和贵州推动跨跃发展的决心。大数据基地建设的推进,将进步加快贵州的人才和技术聚集。2014春举办的“贵州人才博览会”还专门开辟了大数据产业招聘专区与展示区。而此前,在“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上签署的《共同支持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培养计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支持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贵州引来大批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到2015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大数据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100亿元,引进和培养2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2017年引进或培育30家大数据龙头企业,500家创新型大数据相关企业。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引进培养5000名大数据产业高端人才。到2020年,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全国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大数据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4500亿元,吸纳就业20万人。总之,大数据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加速高端人才向贵州聚集,这为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人才动力。
第四,区位凸现机遇。一方面,贵州能够通过吸引众多国家级信息技术企业到贵州建立大数据产业基地,本身就是贵州传统区位劣势不断转变的表现。过去严重束缚贵州发展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开始发生了质的改变。贵州全省各地中心城市均已有高速连通,并相继开通了航线。贵州也将于今年进入高铁时代,到东部发达省份及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的时间将大大缩短。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陇海高速、沪昆高速等国家大动脉的十字交叉点,以及沪昆高铁、渝黔高铁、成贵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处,省会贵阳俨然成为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随着县县通高速、城际快铁、城市轨道交通等不断建设和水运、航运的进一步完善,贵州的地理交通区位劣势将极度弱化,甚至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贵州之所以要狠抓大数据产业发展,更是看到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不仅受传统交通区位劣势影响小,反而能够开启新的区位优势——信息优势。如果将传统地理区位称为硬区位,那么信息区位就是软区位。毫无疑问,大数据基地的建成,将使贵州拥有更具前景的软区位优势,而更依赖软区位的文化产业发展将如虎添翼。
第五,观念转变的机遇。因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全面地数据处理和分析调查成为可能,从而改变了以抽样、典型分析或者推论来得出结论的认识方式。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就是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以大体量的全面数据的形式,利用云计算技术记录、汇集、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的技术。大数据产业的核心其实也是对人类生活的全面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并运用处理、分析使其产生经济价值。因此,大数据对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变化。许多社会调查、甚至化学、物理试验在运用大数据技术后,都产生了人类难以想象的结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据”和“信息”会是一种比黄金还要有价值的资源。偏远落后的贵州人民也将见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总之,大数据对转变社会落后观念,提高对新科技、新文化、新方式的认知与重视,从而扩大文化产品消费市场,提高文化产业参与度,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源动力。
大数据是一场革命,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建成,“创造了新的业务形态和新的服务经济模式,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10]这场革命给贵州文化产业带来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创新观念等一系列发展机遇。作为产业化水平低、工业能力弱、各行业信息化水平发展较低的贵州,通过大数据平台,集群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为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从而推动贵州全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苑洁.文化产业行业界定的比较研究[J].理论建设,2005(1)61-65.
[2] 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文化产发〔2003〕38号[EB/OL] .http://artbank.people.com.cn/n/2012/1019/c209283-19323520.html,2012.10.19.
[3] 颜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的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视角,2011(9)11-13.
[4][6] 李国杰,程学旗.大数据研究: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7.
[5] 李国杰.大数据研究的科学价值[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2,8(9)8-15.
[7] 万秀斌,汪志球.贵州大数据产业腾“云”而起[N].人民日报,2014.3.1(2).
[8]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贵州开建云计算中心总投资70亿元[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12/17/c_125870065.htm,2013.12.17.
[9] IUD中国政务舆情监测中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106个项目,465亿元投资[J].领导决策信息,2013(37)18-19.
[10] “云”聚多彩贵州[N].人民日报,2014.3.1(5).
【作者简介】
颜 茵(1973-)女,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北京挖掘文化创意金矿
下一篇:群众文化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