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四川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四川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出变动状况分析
1.增加值及增长变动。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844.7亿元,比1978年增长50倍。在1978年到2002年的二十多年间,平均增长速度达17.8%。而在此期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4.6%,可见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平均增长速度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二十多年中也呈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由1978年的占GDP的19.6%稳步上升至2002年的占GDP的37.8%。
2.第三产业总产出的历史对比分析。1978年四川省第三产业总产出63.35亿元,仅相当于第二产业总产出176亿元的35.9%。2002年的第三产业总产出为3602.88亿元,相当于第二产业总产出的比例为57.8%。经过20多年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产出大幅度的增加,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第二产业。虽然各行业总产出比重差异较大,但差距明显缩小。1978年四川省第三产业总产出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业共占第三产业总产出的49%,占近一半。2002年两大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为35.83%;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的比重明显攀升,占25.53%,行业的比重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从1997年比重最大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29.55%,比重最小的地质勘察水利管理占0.92%,其差距为28.63百分点;到2002年比重最大和最小的行业之间的差距缩小为25.54百分点。
二、四川省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及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1.主要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2002年四川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86.19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3.36%。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3307.86元/人,在各行业中,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科技服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的增加值比重高于从业人员比重,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仅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0.41%,但却创造了占第三产业12.89%的增加值,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学技术含量相对高的卫生社会福利和教育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只略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与其应具备的劳动生产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状况分析。1978年四川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2%,而增加值占GDP的19.97%。经过20多年的发展,200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3.36%,而增加值却占GDP的37.84%。说明第三产业不仅从业人员比重提高较多,如2002年比1978年提高了16个多百分点,而且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也较多,如2002年比1978年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增加值提高的幅度高于从业人员提高的幅度的原因是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比较快。
三、四川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
现今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不断涌现,规范市场管理成为当务之急,急需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出台。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对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及适应四川省经济发展的新兴行业,在政策上要给予扶持。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建全法律法规,建立体系健全、法规完备、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提高第三产业中非公有经济的比重
目前非公有经济只在房地产和社会服务行业中占优势,这对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制约了一些行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不仅要提高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批发零售、贸易餐饮行业中的非公有经济比重,还要考虑教育、文化、卫生、娱乐、旅游、信息、金融等行业的非公有经济的参与,真正形成各种经济类型市场竞争的局面,形成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大力兴办第三产业的格局,带来第三产业真正蓬勃发展。
3.加大投资规模,创造就业机会
四川省大中城镇的城市性质和功能要求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同时随着全省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也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近年来四川省投资稳定增长,第三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服务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1993—2002年的10间四川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12657.8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达6371.88亿元,占全省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0.34%,第三产业的发展能为劳动者带来收益,不仅能使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增加收入,而且能产生“波及效应”,带动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劳动者收入的增加。
作者单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新三板挂牌企业创值5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