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死了民营航空?
“大家都‘过冬’的时候,我冻个半死,你这个时候穿上皮袄,不是要了我的命吗?”
在这个民航业惨烈的冬天里,奥凯只是民营航空集体困境的一个缩影。鹰联暂停两条航线,东星航空的飞行员称发不出来工资。惟春秋航空经营正常,今年前10个月还有微利,但董事长王正华说,未来2个月的目标是保本。
“谁在这个时候搞民营航空,根本就是活腻了。”三年前,《中国企业家》在做《民航破垄》的封面报道时,海航一位高管曾下此断语。言犹在耳,一语成谶。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认为,全球经济衰退是对整个航空业最大的威胁。自今年下半年开始,航空运输量已大幅下挫,客运量市场低迷。8月开始,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和商务舱(以下简称两舱)、经济舱客运数据,自2003年SARS以来,第一次出现下降,分别下降了1.5%和0.1%。而两舱一向被认为是航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在这场行业严冬中,中国稚嫩的民营航空更是风雨飘摇。
全球民航业环境的恶劣带来了国内市场竞争的惨烈。民营航空的特点既不是长航线也不是网络型航空公司。但是,随着国际航线效益的下滑,国内三大航空纷纷减少了国际航线。比如,国航在国际航线上用空客330等耗油小的机型代替波音747等耗油稍大的机型。南航从6月份开始,东南亚8个航线部分航班被取消。
民营航空一位高管说对记者说:“原来飞国际航线的波音747、空客340现在都开始飞国内了,而且票价是低成本、廉价航空的票价。”年11月24日,南航在湖南芷江、永州、张家界机场推出10元机票飞长沙中转。
红海更红,淹死的首先是没有背景的民营航空。
近日,国家决定向东航集团和南航集团注资30亿元。“它们的老板是国家,有困难了,国家给他投资,帮他解决,再合理不过了。”一位民营航空高管无奈地说,“那30亿可能对央企解决不了大问题。如果30亿去救民营航空,多了可以救30家,少了可以救10家。不是天上掉馅饼,整个掉牛、掉羊了。”
“同样的战场,大家都‘过冬’的时候,我冻个半死,你这个时候穿上皮袄,不是要了我的命吗?”上述高管说,“现在国有企业、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大家享受的资源都不一样。同样北京到上海的航线,民营航空不可能飞。同一条航线,可能民营航空的航班时刻不是在流量大的时段。因此,只要你有弱点,你肯定是死最早。因为人家是不会死的。”
让奥凯们伤心的还有银行的歧视。“他们每家银行内部都有一个贷款的政策。我们的诚信很好,从不欠款,是大大的良民。最后给我的政策大意是这样:国有企业是稳定的,民营企业正好相反,然后特别提到我们,就是春秋这样的,原来的品牌和信誉度都很好,仍然要谨慎。我看到了真伤心啊。”春秋航空一位高管说。
或许,杀死民营航空的还有资本进入航空业的盲目性。多数民营航空选择了低成本、廉价航空的目标模式,但这种模式在一个国有、民营不平等竞争的市场上,只是奢望。因为有政府兜底,国有航空可以不计成本地竞争。面对这种局面,奥凯们必须选择独特的、有相关产业和运营能力支撑的商业模式。以运营尚好的春秋航空为例,因为有旅行社客源兜底,所以还能勉强度日。但多数民营航空没有这样的背景。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民营航空投资者是为了炒卖牌照而加入,这样对短期效应的追求必然使得民营航空偏离应有的航向。
还有,股东与管理团队的失和。民营航空大部分的股东,都是“门外汉”,而管理团队又是很专业化的,双方沟通的成本较高。如果战略取向不一致,难免内耗。
接受采访的民营航空的几位高管,都说我们只要生存。“我们还没有过生存期,团结,尤其是股东和管理层,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冬天。”奥凯一位高管说。
上一篇:通用航空需要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