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压力应对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前急救人员;压力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院前急救人员即专业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人,整个工作性质体现了一个“急”字。由于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以及救治对象的复杂性和救治现场的多变性,使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人员每天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为此,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院前急救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1院前急救人员应具备的心理健康标准
1.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急救人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与爱心的急救人员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有综合处理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1.2能适应任何急救工作环境各种恶劣的环境,复杂的人群。是一个完全不同于院内救治的特殊环境。如:建筑工地塌方、火灾、车祸、人质事件、空难、闪爆等等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治及醉酒、精神异常、打架等日常危、急、重伤病员各种复杂环境的急救现场。
1.3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规范院前急救人员的言行,重视医患沟通重视人文关怀,满足患者的需要,注意语言表达,采用中立性的语言合理交代,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除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外,还需与110、119、122及相关的收治医院进行协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才能使救治过程紧张高效、忙而不乱。
1.4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管理者也应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工作与安排人员,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1.5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医学事业自身的飞跃,医务人员职业具有的高技术、高风险等特殊性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都要求医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更新专业知识。
1.6有较好的心理弹性学会享受、接受和忍受,享受生活、接受现实、忍受困难与挫折。
2院前急救人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压力分析
院前急救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量应激事件容易造成对急救人员的心理冲击,突发灾害现场要同时调度、指挥、救治、搬抬多名伤者,致使从业者精神高度紧张;院前急救人员相对短缺致倒班频繁,生物钟紊乱;24小时电话不能关机,常年无节假日;执行任务时面对交通拥堵,社会车辆不避让救护车,使得急救车到达不及时,致使患者、家属或围观者的漫骂,甚至无理殴打;有时还遇欠帐,误收假钞等,加之待遇低职称低,老百姓的急救意识越来越强,对急救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社会急救需求越来越大,未来发展堪忧等诸多负性因素,极易导致院前急救者产生无助,自卑情绪,从而导致失眠、焦虑、情绪反常,甚至人格分裂。有报道称急救护理人员中有情绪疲溃感的占59.1%、无成就感的占53.2%,明显高于国内平均(33%)。
3院前急救人员如何有效的应对压力
3.1形成正确认知,不断的适应和改变环境首先,要对压力有个正确的认识。目前医疗环境是一个医患矛盾突出、医疗改革转型的特殊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我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是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这个环境中是有许多不公平、不合理、不适应、不近人情之处,但对个体来说,这个环境又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前提。我们只能积极的改变环境、适应环境,而不是面对环境怨天忧人。也就是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
3.2以科学管理,提高急救能力实现指挥调度统一;优化工作流程开展院前急救演练,提高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把握好每个细节,全面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3.3调整自我心态,善于应对工作调整自我心态;善于应对工作;尽情享受生活;掌握减压技术。缓解压力,的确需要外部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更需要内部有个良好的心态!其一,提升工作能力,院前急救人员应不断提升应对紧急救援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现场急救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个人安全感的最主要的成份就是对自身工作的高度胜任。当你对工作高度胜任之时,你的面前就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即使有压力也能坦然面对。其二,扮演好你在工作中的角色。院前急救人员扮演的角色是在生死攸关的几分钟内救人于危难之中。所以,我们要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思想,牢固树立危机意识。使命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随时准备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和义务。其三,搞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4发挥120的团队作用,帮助职工有效的应对压力帮助急救人员建立职业安全感;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岗位;让职工的思想、情绪有释放渠道;与下属共同决策;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体现人文关怀;增进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让下职工保持适度的压力。
总之,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让压力变成我们为院前急救工作的动力。
上一篇:急救人员精神、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15000例院前急救病例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