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研究
摘要:突发性的意外与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件已经成为危害社会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但是,就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来说,往往使得 "目击者"、"亲历者"在进行救助时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力普及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自救与施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急救知识;公众;推广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被明显改变,突发性的意外与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受害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救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致伤致残率、大幅度的提高被救助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仅仅是医疗救护人员的工作职责,更是事发现场的"目击者"、"亲历者"所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
1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
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健康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突发性的身体疾患、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件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安全。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所能够参与的相关急救培训活动非常之少,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难以达到对突发性事件中的患者或伤员进行急救的水平,为提高我国公民整体健康水平与危难救助意识,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所亟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90%以上,而在心跳停止10min后才开始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
急救强调的是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到求救信息到抵达现场平均耗时10min以上,这正是心跳停止实施抢救的黄金时间,但多数"第一目击者"无法开展急救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在美国,国民CP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脏复苏术) 的公众培训率是25%,西雅图等城市培训率超过30%;而北京2007年的一项问卷式调查表明市民中通过各种形式接受过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比例占12.9%,接受过CPR培训的占5.7%,能够独立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仅占0.2%,仅就此数据来看,我国的急救培训工作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团体与人群积极的投身其中,在社会公众当中开展着形式多样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对于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生理常识、不同方式急救的技术要领、人体肌肉与骨骼构造和解剖知识、对心脑血管疾病突发的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一般性外伤止血、包扎方法、患者运送、伤员转移等。上述内容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可以在公众中得到广泛的实践应用。
除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讲座式培训外,我们还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状况以校园为单位、以特殊工种为单位、以个别行业为单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训及专题练习。
2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普通民众对急救知识的了解与运用知之甚少 普通民众对急救知识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只是简单的认为对患者和伤员的救治仅仅是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毫无关系,并且认为急救技术相对复杂,难以掌握,即使自己施以援手也难以保证患者或伤员的生命就一定能够得到挽救,一旦施救失败,那么自己就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2.2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 目前在我国,公众基本都是依靠医疗机构走入社区进行普及式培训才能够了解到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但是由于情况所限,公众很少有机会进行模拟演练与急救器材的操作,因此公众所获取的急救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每个人所拥有的急救技术与能力参差不齐,即使多人合作也难以完成整个的急救流程。此外,我国尚未对医疗急救培训机构制订出统一的行业管理规则,现存的急救培训大多属于公益性质,商业价值不大,而不具有利润的商业活动是很难得到企业机构的重视的,所以,如果要想使企业参与到具有公益性质的急救培训工作当中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3急救内容吸引力不足 目前公众所接触的急救类培训一般以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创口止血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内容为主,缺少涉及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性急救内容[1]。如果将急救知识作为一项普及性的工作来做,那么就必须要对公众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培训内容务求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3 加强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和培训的对策
3.1首先,在公众中普遍推广和宣传急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结合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在公众中进行深入细致的宣传,串联可以利用的各种社会力量进行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增强公众对急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2]。
3.2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使公众主动救助患者、伤员成为社会主流;制定出相应的行政法规、法律条文对急救进行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双重制约,尽可能的保护施救者的利益,同时为获救者与施救者提供保护。
3.3调整急救知识的内容 调整急救知识的内容,以公众最为需要的内容为主,以医疗保健知识为辅,密切联系生活,注重平时保健。培训方式也应不拘一格因人施教,对学员以年龄、学历、工作等条件进行有效的划分,制定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急救手册逐人发放。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好实例讲解与急救规范流程、现场演示与练习的结合。
总之,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展开一场全民性质的整体运动,才能最终获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工作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彭迎春,梁万年,王亚东,等.北京市特殊人群的急救知识及能力要求的定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7,06:479-481.
[2]王晓娟,付沫,赵世莉.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7,17:78-80.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