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现状分析及建议
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7年1月-12月抽取广州市中心城区4所中学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调查1586份,回收有效问卷1586份。本次参加培训的一共786人,其中男性418人,女性368人,年龄在12-14岁,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建议。由专门的调查员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广州市中心城区4所中学培训前发放800份问卷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786份。调查结果显示该人群获取急救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网络、知识讲座、书籍、报刊杂志四种。并且该人群表示对培训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术及烧烫伤应急处理知识感兴趣。根据培训前调查结果,对这4所中学采用知识讲座加实操形式进行了急救知识培训(见图1、图2),并且进行了现场考核。培训后发放78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86份。培训前后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广州市中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偏低,急救自救知识及技能掌握率低。广州市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家长希望孩子们能赢在起跑线上,非常重视其兴趣爱好发展,而忽视急救相关知识教育。通过培训及调查了解到,影响中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主要因素有:恐惧心理、教育缺失(家庭及学校)、兴趣低。有报道称87%的心脏骤停事件发生地点在医院外[6]。在我国院前心脏猝死目击者CPR仅为4.48%[7]。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8]。急诊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就是医疗救护延伸到发病现场,而现场急救的成功率取决于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和现场急救能力可以折射出一个社会对生命尊重的程度[1]。中学生是公众的一部分,是祖國未来的栋梁。提高广州市中学生的急救知识普及率,对构建平安校园,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应急急救知识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才会用到,根据人的记忆特点,仅靠一次培训远远不够,需要有长效的机制才能巩固效果,形成永久的记忆,真正达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创新“医校合作培训模式”,与医院合作,定期派相关医务人员去学校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
(2)将急救知识纳入到中学生课程里。
(3)加强中学教师们的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与考核。
(4)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宣传栏内容。
(5)班级黑板报主体增加急救知识相关内容主题。
(6)急救知识宣传途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陆宁.《现场急救处置》课程开设的可行性与实施办法初探[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
[2]张雁,温新华.国内外公众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培训现状及其差距[J].中国全科医学,2006(20).
[3]帅琴瑛,陆玉,张凤玲.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A].教育知识论坛,2018,03-0091-02.
[4]王树明.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必修课程[J].教育与职业,2013(22).
[5]史晓伟,张新定.国内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15, 42(16).
[6]周静.基于教育游戏的初中生心肺复苏培训方案研究[D].贵州:遵义医学院.2012,5.
[7]于文蓁,龚琳,张莹莹,公众心肺复苏知识、意愿及自我效能的调查[J].中医药报导,2015,21(35):39-43.
[8]张领驰,吴涯雯,马珏等.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方法的初步探讨[J].现代医院,2015,15(07).
下一篇:县级医院院前急救如何防范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