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和完善,使人们对于自身健康有了新的认知。本文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院前急救护理;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医学设施和医疗手段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院前急救又叫做院外急救,是对各种突发事故、意外伤害等进行急救的首要环节,是决定病人急救是否成功的关键。院前急救工作节奏快,救援任务艰巨,病人病情发展迅速,护理风险因素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照组与干预组研究病例分别来自某院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与实施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各自接收的45例院前急救病人,所有病人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90例病人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6-82岁,平均(41.58±9.37)岁;其中交通意外事故39例,心脑血管疾病32例,其他疾病19例。两组病人的常规资料区别不大(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则先组建一支院前急救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内成员均接受系统化培训,具备较佳的应急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小组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以往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再针对性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1.2.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及急救处理流程等,根据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特点,执行弹性排班,确保急诊科24h值班人员在岗,规范交接班制度,交接班前需再次检查病人的各项指标,安排一些急救经验丰富、年资较高的护理人员参与到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要求急诊科预检护士充分了解本地交通道路情况,根据要求问清楚病人病情、地点,迅速准备好急救物品,安排救护车3-5分内迅速出诊,并在出诊途中通过电话与家属保持联系,密切关注病人病情发展情况,指导家属自救。
1.2.2加强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急救风险防范意识:定期组织急诊科护士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与设备,如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等,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让其明白“时间就是生命”,遇到突发事件时要沉稳果断,忙而不乱,转运途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尊重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分泌物,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对意识清醒的病人需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注意谨言慎行,稳定病人情绪,让其配合治疗。
1.2.3提高急诊科护士沟通技巧
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沟通技能培训,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疾病知情权,在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时,需对病人病情做出恰当判断,根据病人或家属的文化层次,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病人病情及转归,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疑问,耐心给予解释,若条件允许,可以让家属共同参与到病人的治疗方案中,尊重家属的选择权,保证沟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2实施院前风险管理的方法
2.1风险识别
经充分调查分析,认为院前急救中护理风险隐患主要为:急救现场环境差、急救技术知识不够扎实、心理素质不沉着、交流障碍、预见性差、责任心不强等几个方面。
2.2风险评价
2.2.1急救现场环境差引发的安全隐患
病发现场尤其是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现场,由于围观者的熙熙攘攘,病人的呻吟,家属的紧张、无助,致使现场一片混乱,在医护人员未能进行有效干预之前,无法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
2.2.2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引发的安全隐患
急诊科承担着全市120急救任务,每天出诊车次达20余次,另外也承担着全院门诊输液的任务,有时同时出诊车次5~8次时,出诊护士安排上只能选择年轻刚入科的护士。
2.2.3急救护理操作技术问题
院前急救场所大多在家里或马路边,病人或家属目睹抢救场面,如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就会致护患关系矛盾激化。另外护士使用抢救仪器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间。
2.2.4与病人的交流障碍
护士在交流时,要把自己的看法与要求输送给患者或家属,让其接受并按此去做,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以性别、年龄等不同,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加之双方的医学知识的不对称、病人病情紧急,来不及相互沟通,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勾通障碍,从而发生纠纷。
3风险管理的实施
3.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抢救流程
如抢救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规范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常见病抢救流程,保证24h值班人员在岗,手机保持通畅。接电话人员熟悉本辖区内道路情况,建立接听电话登记本,按要求问清患者的病情、家庭住址,联系人电话及途中明显的建筑物,在3~5min内迅速出车。出诊人员在途中主动按派车单上联系电话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确认患者情况,告知行车情况,进行必要的自救指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急情绪。
3.2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
为了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使护士明确角色职责和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对自己的护理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后果应有预见性。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努力培养、训练护士沉着、冷静、果断、平和的性格,使护士有较强处理问题的能力、法律观念、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在院前救护时,因时间紧、任务重、患者要求高,故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沟通,有利于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信任、合作和支持,对于工作的开展及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因人而宜,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时,言谈一致,心有灵犀。当患者提出质疑时,医护人员要口径一致,一般由大夫作解释。完善和规范医疗护理文书,建立院前急救登记本,院前急救转运同意书。对患者进行转运前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要有预见性,如患者发生休克、窒息、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应签危重病人转运同意书,并要求双方签名,确实做到有据可查。并坚持就近转运,抢救生命的原则。建立专门的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为以后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结语
总的来说,院前急救护理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减少护理纠纷,提高救治成功率与满意率,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张勇燕,何迪辉,等.院前急救中的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2):163-165.
[2]高永霞.院前急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54-255.
[3]商霞芳,朱妮琴.院前急救中的潛在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2):21-22.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流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