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
【摘要】《离魂记》是唐代宗大历年间陈玄佑所作,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在此题材的基础上又创作了《迷青琐倩女离魂》,由于时代和题材不同,两部作品既有前后相继,在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尤其是倩女形象的演变,本文主要对两部作品中倩女的形象演变做一梳理并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倩女 爱情自由 灵与肉 封建桎梏 社会价值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将唐代的小说与诗歌并称为“一代之奇”,唐人小说也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代宗大历年间陈玄佑的所创作的《离魂记》就是其中一个代表,后人根据“离魂”的题材又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中有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在郑光祖的杂剧中,倩女形象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本篇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具有典型意义。
一、倩女形象的演变
从整体上说,小说《离魂记》中的故事简短却曲折跌宕,王宙和倩娘的爱情故事充满奇幻和浪漫。而《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则是经过百般肝肠寸断的相思之苦才得以灵肉合一与王生终成眷属,其中曲折使人读来不禁心酸。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改变,女主角名字由倩娘变为倩女,男主角由王宙变为王文举。倩娘和倩女的“离魂”都是因不堪忍受封建家长权力对婚姻的干涉和束缚,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但是倩女所面对的曲折和阻碍却比倩娘要复杂得多。倩娘是因其父母将其许配他人,不得与青梅竹马的王宙结合,而王宙又气愤地请调他地,于是其灵魂灵魂追随王生而去。倩女与王文举是指腹为婚,后文举到京城应试时才与倩女初次相见,二人一见钟情,却因老妇人的门第观念被迫分离。倩女因思念文举过深而又担心其中状元后“接丝鞭”,才使得灵魂离开躯体追随王生而去。在这里,倩女和王生由青梅竹马变为一见钟情,王生由已为官变为欲科举取士倩娘由许配他人变为倩女和王生指腹为婚,这使得爱情和婚姻的前提条件更充分了,但是门第和仕途观念成为爱情的最大阻碍,也成为倩女后来悲剧命运的主要因素。《离魂记》结局是倩娘因思念家人又深觉私奔不合大义,才决定与王生回家,而后灵魂与肉体欣然合为一体,以团圆喜剧结尾。到《倩女离魂》时是王生中举,着小官然后与倩女衣锦还乡,而归家后倩女的灵魂与肉体又经历了些许小波折才合为一体。最终固然也是团圆结尾,但是倩女为追求爱情婚姻,其离魂后的肉体所收到的相思折磨着实令人心酸。
从上可以看出,在《倩女离魂》里,郑光祖对倩女的形象刻画得更深刻了。《离魂记》中的倩娘所受到的阻碍只是封建社会的伦理婚姻制度和父权制的家长权力,当她逃离家庭,灵魂追随王宙而去时,王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而后两人连夜舟行,加速赶路,离开衡州。在这里,倩娘在追求爱情时还有一个可以和她并肩作战的人。而《倩女离魂》中的倩女在面对老夫人的的阻碍干涉时,还一直担心张生中举后会否另娶她人。在倩女灵魂经不住相思煎熬追随王生时,王生却斥责她此举有伤风化,若二人私奔则名不正言不顺,最后还是在倩女的真诚苦苦请求下才打动张生,二人遂一同入京师。倩女的对爱情独立执着的爱情并未得到张生的支持,而且某种程度上,张生的思想观念也是对倩女爱情自由的一个阻碍。倩女在追求自由的途中要一个人独自面对来自老夫人所代表的封建伦理家长制度、门第观念和张生所代表的功名利禄观念,而他最担心的还是,张生是否中举后会另有所娶。在小说中,陈玄佑着重写离魂后两人的美满生活,对倩娘剩下的肉体只是一笔带过。他所塑造的倩娘是一个敢于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而在杂剧中,郑光祖则侧重于写离婚后倩女肉体所受的折磨,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倩女对张生的相思之苦,语言哀怨凄婉,其塑造的是被封建社会伦理婚姻制度的和门第观念、仕途观念压迫下被折磨的苦不堪言的女性形象。这对于封建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下女性的婚姻爱情生活有更强烈的批判性。
二、灵与肉的分离与结合
倩女的离魂是灵与肉的分离,事实上它也代表着倩女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内心的两个自我。一个是遵守封建礼教,时时谨言慎行的深闺小姐,另一个是敢于冲破礼教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挚爱情的女性。当在现实中不能获得理想的爱情时,只能通过灵魂出窍的方式来使爱情得以实现,也只有当爱情真正能实现时,才能使灵与肉合一。当然,用这样离魂的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只是作者浪漫的想象,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方式更进一步揭示了封建思想对女性和其美好爱情婚姻理想的束缚和摧残。倩娘和王宙青梅竹马,自小倩娘父亲就说要将倩娘许配于王宙,但就是这样的他们也没有得到一帆风顺的爱情。倩女和王文举的关系更进一步,他们是指腹为婚,而如今已到婚配年龄,但却因为门第观念将相爱的两个人硬生生的分开,灵与肉的需要不能同时得到满足。
三、社会价值不同
《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传奇,反映的却是元代的社会现实;描写的是爱情故事,却具有批判封建礼教和功名门第观念的进步意义,思想性大大超过了《离魂记》。如果两相比较,就不难发现故事虽大体相似,内容却不尽相同,思想价值更大不一样。从矛盾的双方来看,《离魂记》中倩娘与王宙坚定地站在一起,与张镒有所矛盾;而《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只是一个人为一方,与以李氏为代表的封建家长进行斗争,王文举并不象王宙那样始终坚定不移地站在张倩女一边。从矛盾性质来看,《离魂记》中王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窹寐”,只是张镒“莫知其状”,将倩娘许配他人;《倩女离魂》则不同,李氏有着严重的功名门第观念,声称“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造成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障碍。从矛盾过程来看,《离魂记》中王宙见倩娘“亡命奔来”,“欣跃特甚”;而《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对追赶而来的倩女灵魂却再三责备,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私自赶来,有玷风化”。
不管怎么说,《离魂记》对于唐人小说题材的扩展,艺术上的浪漫色彩还是有很大的贡献,其后的《倩女离魂》在元杂剧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离魂”的故事被后代作品广泛借鉴,对后代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传承革新积累发展
下一篇:献疑于以民俗学为禁忌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