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执政: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着眼点
[关键词] 科学执政;科学思想;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9-0028-0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之所以强调执政要“科学”,根本点就在于,党的执政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就是科学的,违反这个规律就是不科学的。
(一)执政是一门科学
科学执政,就是按照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执政。科学执政的提出,是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准确把握,实现了党执政理念上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党要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要有良好的执政理念和愿望,而且还需要有一套不断完善的执政制度和执政方法。作为一门科学,执政是理论和制度的统一,是理念和方法的统一。
科学执政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执政”是“科学”的深刻认识。尽管我们党已经执政治国半个多世纪了,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执政经验,但是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说执政也是一门科学,是一门学问,却未必能够在全党范围内达成共识并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武装斗争和社会革命获得政权的特殊背景,持续执掌政权的特殊经历,再加上一定时期受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种影响,往往容易使人们忽视关于执政是科学的认识。
毛泽东在建国后就已经发现了执政存在科学性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科学执政的思想。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十大关系等思想。邓小平始终把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视为同等重要的问题。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一次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提出:”我并不认为政治方面已经没有问题需要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从此以后,关于执政的科学研究逐步得到了恢复并出现了生机。
当前,坚持科学执政,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从国情出发,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及其规律,以更好地驾驭市场经济,加快发展自己;研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规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社会运行规律,构建一个各方面和各阶层和谐相处的社会。对规律的研究与把握,能使我们的思路和行动更符合客观实际,更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意愿。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对世界历史和人类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效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科学执政显得非常迫切和至关紧要。
(二)用科学思想和理论指导执政活动
坚持科学执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在整个党的事业中,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党的理论关系全局、指导全局、决定全局,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前途。只有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增强党的理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一切否定和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主张都必须坚决反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采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做到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既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又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认真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起来。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党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还不适应,许多党员和干部对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各级党委要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大幅度地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改革和建设中能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地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使执政活动更加符合科学规律。
(三)抓住体制和机制这一关键,用制度和方法保证科学执政
建立和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和机制,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这是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了的。
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上,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建设实践中,决策的失误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那时经济决策的错误和后果的内在逻辑是:由于急于建成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便不顾国情地制定赶超战略和脱离现实可能性的高指标;为了实现这些指标,便自上而下地层层搞强迫命令,而下层就用弄虚作假来应对。其结果是给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灾难。比如,我们党曾提出共产主义不是遥远的将来,搞“大跃进”,放“高产卫星”,便是冒进的典型例子。这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造成的损伤是重大的。总结这一历史教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估计、急于过渡而引起的决策错误已不再发生。中国的高层领导,总体上说,决策能力是很强的,否则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世界公认和称赞的伟大成就。许多地方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社会进步,都充分说明了地方的领导者也有很强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但也必须看到,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决策的错误仍然是妨碍和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公布,到2003年底,中国各类开发区有6000余个,现在已被撤销4800多个,占开发区总数的70%,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决策上的失误和错误!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并不是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利民工程,而是个别当权者牟取私利,为自己树碑立传、捞取政治资本的害民工程[2]。
决策上发生的错误,既有领导干部素质——不正确的政绩观的问题,更有机制上的问题,即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我们的政治体制上民主的缺失:决策仍然是少数人说了算,没有制约机制;而作出错误决策的领导者也不必为错误负责,没有错误责任制;在决策中没有多少权力的广大人民群众、纳税人则不能不为决策错误而付出代价。可见,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看,我们必须把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体制和机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基本着眼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秉承科学精神,顺应客观规律要求,党就能巩固执政地位,赢得百姓拥护。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0 —181页。
[2] 参见黄宗良:《紧抓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前线》2004年第10期。
下一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