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刘天华对民族乐器的改造
【摘要】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接连发起对中国的侵略,也逐渐打开了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中国国门。同时也随之涌入的大量的西洋文化,各类先进的西方乐器及表演形式的传入,民族乐器音乐的发展岌岌可危,刘天华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发展,博采众长,使得民族乐器琵琶以及二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使这两种民族乐器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新
【关键词】刘天华;创新;琵琶;二胡
引言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一、刘天华生平简介
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中,童年的他热爱音乐,从小擅长吹笛子,他在中学时期,参加学校的军乐团,开始接触西洋乐器。后来学习管弦乐钢琴小提琴,钻研理论知识,后来,剧社解散。当他经过乐器店铺发现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西洋乐器,而民族乐器却异常缺少,只有一两件当作陪衬,显得十分寒战,他感觉十分悲凉并怅然而去。
回到家乡的他,担任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余时间走访民间艺人,对二胡琵琶等民乐样样精通的为了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演奏方法,又只身前往河南开封学习古琴艺术。他看到国乐濒临你如此的境地,使得他更加富有使命感的要拯救民族音乐。对和声的进一步学习。对而后的乐器改造打下了一定基础。
二、刘天华对民族乐器的改造
1.对琵琶的改造。琵琶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西域传入,后由曲项琵琶演变而来,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态度,使得民族乐器发展垂危,这是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也产生了分化,分为了重阳派和国粹派两个一派别,随着刘天华,在中西音乐中的学习实践中他发觉了西洋乐器学习中的优点。
他首先找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做琴师,亲自设计方案建立实验工厂,对琵琶二胡进行突破性的改造,他苦思冥想,经过长时间探索,大胆地使用十二平均律,增加了琵琶的品和相,使琵琶能够准确地演奏出半音全音关系的音阶。
2.对二胡的改造。二胡是我国北方乐器,始于唐代,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乐家族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虽然二胡历来不受人重视。但刘天华却视她为珍宝,对二胡有着十分浓重的情感。他通过学习小提琴的经验,发现民间二胡的缺陷:二胡琴弦粗细长短各不同,琴弓的长短规格也不尽相同。选用材料不统一,使二胡音域较窄,音响效果较差。缺乏表现力,调音的随意性太大,都是根据个人而随意定制的。刘天华根据实际情况提升二胡的把位,拓宽二胡的音域,使音域到了五个把位,从而增加了二胡的音域宽度,从而增强了二胡的演奏表现力,通过对小提琴的了解,刘天华又挑选了优质的材料来制作二胡琴身,增大了二胡的声响,增加了二胡的音响效果。
三、编创民族器乐曲
民族器乐曲:他还创作了十首二胡曲,《病中吟》,《独弦操》,《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等。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他参考西洋乐器,教学经验,注重乐器的基础练习,并编写出了47首二胡练习曲,和十五首琵琶练习曲,他还改变了,琵琶二胡,在过去口传心授的,旧的教学方法。他还重视二胡的伴奏,对二胡进行的伴奏形式,和独奏形式的创造改变,这增强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也为而后二胡的发展,开拓了思路,和新的审美艺术观。
四、刘天华改革思想
刘天华对我国民族音乐创造性的贡献,并不是偶然的。他在《国乐改进社缘起》中所说:“我国近来最没有长进的学问,要算音乐了,虽然现在也有人在那里学这些人弹琴唱歌,但大多数还是贵族式的。要说把音乐普及到一般民众,这真是一件,万分渺远的事,而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道路来,然后才能说到进步二字。”从而大大推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
结论
“傳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他们也是很少完美的,传统的存在本身就决定了人们要改变它。”发展的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扬弃,保留一个时代所需要的优秀文化遗址,并在不断碰撞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先进的事物来为大众服务。的光明前途。
【参考文献】
[1]刘北茂述,育辉执笔——《刘天华的音乐生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五月第一版
[3]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版
[4]唐文清——《中国历代音乐故事百篇》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5]陈振铎——《刘天华的创作和贡献》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6]夏燕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