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羌笛发展
摘要:中华民族的每件乐器的产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文化艺术传承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羌笛是羌族乐器中运用较多的乐器种类之一,由于羌笛结构及演奏方式简单,利于携带,所以成为羌族人们外出劳动之余时作为娱乐的常备乐器。
关键词:羌笛 保护 传承
一、羌笛的起源与发展
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民族,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名称的来历是历史各朝代对游牧民族的统称,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羌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常常在劳动之余时一起围着篝火歌唱、跳舞等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羌族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羌族民间音乐原始古朴,格调清新,犹如人们的呐喊之声。这个古老热情的民族依靠祖祖辈辈的口传心授,用坚韧和执着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最为悠久的乐章。在历史的漫漫岁月积累中羌族的音乐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别是在羌族的乐器种类上,更是突出羌族游牧民族的风格特征,在羌族的乐器种类中羌笛是具有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其发展的历史来源可追溯到最古老的羌族发源地,具记载在古羌族时人们为了守护寨子的安全性,会在寨子的四周设定观测台,而在观测台上巡视的人们遇到危险的动物或者外族的侵略时会用手中的竖笛(古时候的羌笛)作为一个警报来告知,避免灾难发生。可想而知我们在研究现存的羌笛时和古时候的羌笛作为比较,可能古时候的羌笛也只能发出声音来作为警报,而不能奏出悦耳的音乐。随着历史文明的发展,少数民族的兴起,带动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羌笛也得到一系列的发展。例如:东汉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檛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原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阐述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后人阅读欣赏中已经是千古绝唱了。从此诗中我们可以发现,羌笛早在汉代、唐代时期已广为流行,被当时的音乐家所演奏了。宋代陈肠《 乐书》中记载,羌笛具有五孔的出现 。而发展至近现代羌笛已成六孔为主了。乐器的演变是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而进步的,羌笛能演变至今,是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的成果,我们应当大力的发展和保护以及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羌笛的结构及制作
(一)羌笛声学结构:乐器的结构就决定了其本身的音色及音量,乐器学的分类是按照不同的演奏方式来划分的。例如:弦鸣乐器,顾名思义其乐器的外形构造以弦为主导,弹、拨、擦弦或敲击等等为辅助,整体演奏依靠双手的技巧来完成。弦乐乐器音色优美而富有表现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气鸣乐器,一般外形构造上是以号类笛、萧类最为明显,就像人们用土话筒扩音一般,运用气息在共鸣腔体内回旋反射产生声音,演奏方式以气息控制为主导,手指按孔、键等等来完成演奏的。羌笛隶属气鸣乐器种类,羌笛作为气鸣乐器其特征基本是桶形圆体,符合气鸣乐器的声学结构。
(二)羌笛的选材:羌笛在制作材料上选用的是竹子,竹材的本身音色高亢、优美,再者在颜色上表达和体现出大自然的原生态,也体现了游牧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原生态的朴实美有着独特的欣赏角度。羌族人们在羌笛选用竹材制作时,还不仅仅是选用普通的竹子,据资料记载制作羌笛的民间高手一般采用羌族地区当地生产的高山箭竹为材料,而每次取材时在深秋季节最为恰当。至于为何如此季节取材,是根据竹子的成长阶段有一定的联系,在成熟之后的材料制作出来的羌笛更利于其音色的稳定性。资料记载和经验十足的传承人告诉我们,最好的箭竹一般都生长于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高山上。选择阳光光照较充足的山面,因为竹子吸收充分的阳光后竹子韧性很强、竹子内部纤维水份较少、竹簧的质量不易断裂。选择竹子时注意竹节要长、方便制作时竹节中间开孔。而在直径上、选择均匀粗细的竹子,以上总选材要求都是以利于在制作时工艺上的精准度、人体力学的要求、演奏者的持乐器合适程度、音准的精确程度以及外形上的乐器美观,从而使得在制作羌笛的所有程序上更具有完美性,也利于日后乐器研究人员改良羌笛时有着宝贵的文献资料。
(三)羌笛的制作过程:当代羌笛构造较为简单,其长度大约15-20厘米,如从长度来判断声音的品质特征,应当擅长演奏高音的乐器,在制作方法上采用两根竹管捆绑而成,并用丝线缠绕筒孔大小相同管头插有竹子做的吹嘴。去除竹青,羌笛管呈现方柱型,利于两根壁管胶合密封,分别在管身的上、中、下处用专业捆扎丝线捆扎,捆扎时注意每个部位的受力程度是否能辅助双管的胶合。当代的羌笛制作普遍是开设六孔为主,乐器发展及演变,一是曲调的进步,二是技术的发展,自然形成音域的扩展,这是必然发展属性。羌笛在制作工艺上虽然显得很简单,但是从整体乐器结构外观来看又显得对称、均衡、灵巧,特别是那些一行行排列整齐的音孔具有浓烈少数民族风格,从而也倒影出羌族人民生活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
三、羌笛基本演奏及教育发展
气鸣乐器以气息在共鸣腔体内回旋反射产生声音,同时决定气鸣乐器音色的是其管体的直径大小,决定气鸣乐器音量的是其扩音系统的科学性,作为气鸣乐的发声,基本以笛头、哨片、簧片、孔等方式来体现。羌笛作为气鸣乐器之一,其在演奏上主要采用鼓腮换气的方式来吹奏,在利用循环换气的情况下一口气可吹奏几分钟,甚至完成吹奏整首曲目,(同唢呐、竹笛演奏技巧相似)在练习技巧性上要求较高,羌笛的很多演奏技巧都等同于我们汉族的竹笛。例如:喉头颤音、滑音、循环换气、苦音、腹震音等等技巧,但是不同于汉族的竹笛之处在于羌笛是以双管制作笛类,其有律差,双簧共振的音响,其音质和旋律独具特色。音色明亮,清脆婉转,悲凉,羌笛的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们常用它来抒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它有十余首古曲传承,表达的不一内容,主要以传递人们的思念之情、向往之情。通常演奏的曲目有《思乡曲》、《折柳词》、《萨郎曲》等。由于羌族没有文字记载,历史文化无法解释,羌族人们主要以师徒传承口传心授外为主,这是羌笛特有交流、传承的渠道。因而羌笛对羌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羌笛的音律、音色、吹奏技巧独具特色,它是我国民族乐器学中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发展至今,羌笛已成为羌族地区国内外游客最喜爱的一种民间乐器。同时也是国内乐器学家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对象。
对于目前少数民族乐器的现状,我们都非常明白,少数民族乐器在发展上总处于落后步伐,第一,少数民族乐器大多数个性过于突出,不适合担任合奏或者交响演奏,只适合独奏及小型合奏类。因此作曲家对此类乐器的作品只限于乐曲特殊片段的形式出现,并未有独奏或者合奏作品出现,少民族乐器作品缺乏也是发展阻碍之一。第二,少数民族乐器种类较多,制作程序较民间,制作方法各论千秋,缺乏一定的统一性及标准型,此因也是乐器发展阻碍之一。我们应当从哪个方面去发展呢?第一,模仿及学习民族常规乐器发展,在学习民族常规乐器演奏的同时应当按分类的方式去兼学少数民族乐器。例如:二胡专业学院可以兼学弦子、马头琴、艾捷克等少数民族弦乐器,笛子专业学生学习羌笛、排箫、穿斗笙等少数民族管乐器,弹拨类乐器以此效仿,用次方法能取得更好的统一性、宣传性、规范性。当然,羌笛就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不仅要在教育范畴内去更好的规范及应用羌笛,我们在乐器制作的角度也要更好的去规范和统一羌笛的发展。使得羌笛在少数民族乐器发展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四、结语
羌笛作为我国羌族特色而具有发展意义的乐器,作为当代音乐工作者我们应当去保护、传承、发展,每件乐器的产生往往代表一个民族的风土民情,代表一个民族的象征意义,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羌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之一,其特点在于对该族的文化艺术传承极其重视,更好地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及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四川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名称:羌族传统乐器在民族地区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项目编号:QXY1415。
参考文献:
[1]张玉萍,李世国.羌笛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J].四川戏剧,2010,(06).
[2]张曦.关于羌笛来历思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2).
上一篇:中国古代乐律实践中的智慧闪光
下一篇:器乐考试伴奏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