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容假新闻如此糟践读者
4月18日,一则有关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北京出租车体察民情的消息,成为各大网络媒体的热点;之后,许多评论文章也迅速跟进。然而,就在当天的17时55分,该文的首发媒体《大公报》就此文为虚假消息向读者致歉。一个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报道,竟然是一则虚假消息,让那些转发新闻的媒体、发表评论的写手,情何以堪?如此炮制新闻,真是糟践了读者的眼睛,毁坏了新闻界的名声。
读者对新闻的信任,就是缘于新闻是真实的,具有可信度。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任何夹杂着水分的新闻,都不是好新闻。实事求是,应该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坚守的原则。然而,在现实中,一些新闻写作者却常常忽略了这一原则,为了提高文稿的见报率,或者是为了哗众取宠、引人关注,投机取巧地编造假新闻、兑水真新闻,导致了新闻失真事件不断发生,破坏了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不能虚构让读者当小说读,不能粉饰让读者当故事看。事实在先,报道在后,这是新闻写作的原则。有些新闻之所以能拧出水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新闻写作者的责任心出了问题。责任心不强,工作起来就不负责任,新闻采写也就不会有过硬的质量。
因此,新闻记者必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恪守记者之责,把优良的作风和强烈的责任心体现在工作中,设身处地地进行采访,要进入事件现场采稿子、拍片子,万不能以“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去“猜”写和编造新闻。否则,今后谁还敢把新闻当作真事看? ○
上一篇:常怀“三心”走好群众路线
下一篇:如何在幼儿园中配备男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