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音符
众所周知,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传统是班集体的重要的“和谐”音符。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这些“和谐”的音符呢?
一、和谐的班级制度
俗话说:“绳以规矩,始成方圆”。要创建和谐的班级,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制度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和谐的班级制度才能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和行为,才能使班级管理经常化,防止“抓则紧,放则松”的冷热病,才能使班级管理精确化、科学化,才能有效克服教师在操行评定中凭印象和感觉的模糊化管理现象。班主任不可能制定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班级制度,但班级制度的和谐性应当是一致的。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人、德育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在建立班级之初全班学生制定了班级公约、班级岗位制度,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在班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在为班级做事的同时,体会了尊重,体验到了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得以重建,学习热情得以重燃,集体荣誉感得到升华,班级的学习环境得以保障,一举多得。
三、合理的奋斗目标
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必定拥有一个让所有学生共同追求的正确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每个学生贡献的结果,每个学生都能够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如此,不但激发学生发挥自己所长,还完善了班集体,完善了学生个体。从我所带的班级来看,树立班级目标的效果极为明显。学生进校初期,任课教师几乎每节课后都会向我反映不同的问题。然而,使用此种方法一年多后,学生认识到了集体的重要性,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树立了班集体目标。如今,不管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四、适度的管理——和谐的保证
做班主任工作是需要高度的责任感、满腔的热情和爱心。但要真正地实现班级的和谐性,还需要准确把握班级管理的尺度。首先,师生距离上要适度。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隐秘的世界,作为班主任,只有走近学生和他们平等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需要和困难、理想,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班主任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课余很少与学生在一起,他们认为这样做,老师才有威严,学生才好管;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班主任和学生不分彼此,随意开玩笑,甚至打打闹闹,即使学生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也不去批评指正。其次,管理权限上管放要适度。在班级工作中,管理是一种手段,是否能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是班级管理成败的关键。过度的“管”会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过度的“放”会使学生为所欲为,班级陷入混乱。最后,问题处理上缓急要适度。班级管理中,当急不急,容易贻误教育良机;当缓不缓,操之过急,容易在学生暂时还没有深刻认识或教师还没有认真调查分析的情况下盲目行动,容易把事情搞得更糟,甚至使工作变得十分被动,欲速则不达。处理问题,缓急要适度,为急就急,则事半功倍;当缓则缓,则可放长线钓大鱼。
五、有效的人际关系——利用有效活动促进人际关系。建立“和谐”氛围
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活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一、现象讨论,正确区分是非、美丑、荣辱。在打扫卫生时常会出现“有些同学不打水”现象。我在班内开展“从提水说起”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如何相处,使学生感悟到互相帮助、互相宽容、互相忍耐、互相理解的重要性。诸如此类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形式随意,效果良好。第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别明显。我在班级中实行了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管”与“被管”的感觉,促使学生换位思考。每个学生在这种班级里,都会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就是自己的家,都会自觉地将个人的一言一行与班集体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三、情境熏陶,给学生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创设情感共鸣情境,如开展爱心活动,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让学生品尝给予的快乐。
六、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班级的保障
师生之间应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班主任要用“心”与学生沟通,把管理的过程看成是“交流”的过程。当学生犯错误时,不简单粗暴地训斥或是空洞地说教,而以真诚的爱心、恒长的耐心与学生沟通;同时要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赞美学生,建造师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
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班主任必须把自己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放手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师生共同打造和谐集体,共谱一首“和谐”之歌。
上一篇:浅谈学校体育与职中生素质教育
下一篇:如何抓好初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