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模式研究
摘 要:人们的生命发展是离不开教育的,我们国家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德育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活动而进行的教育,德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教育问题,因为其决定一个国家整体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应该转变现有的德育观念,探索生命教育下新的德育理念。
关键词:生命教育;德育;实践模式
一、 前言
近些年来,我国校园经常发生学生暴力事件与自杀事件,我们发现在校的学生用自杀的方式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应该引起我们国家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学家斯宾塞提出过“把教育看做一个使有机体的结构臻于完善并使它适合生活事物的过程”“教育即为未来人的完美生活作准备”。教育对生命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应该让人们学会关爱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但是我国学校对道德教育不太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探索研究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模式。
二、 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基本理念的缘起
现在我们所指的生命教育就是按照我们生命的发展顺序,有计划、有目的的来指导学生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的发展。但是我国因为多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播,导致了学生不能全面的发展。我们倡导的教育就是在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模式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随着教育观的不断发展,德育在教育中也会越来越重要,培养全面健全的个体理念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也会被人们所熟知,我们探究的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也由此开展。
我们现在倡导的生命教育下的德育要求我们德育实践过程中不单单是简单的进行道德心理教育,还要增加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生活的价值的教育,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思考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价值。现代学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中,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这就导致了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无法适应社会,没法生存下去,自己活着没有价值。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生命教育来指引学生来认识自己,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三、 基于生命教育的德育实践的价值体现
生命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教育人民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别人无法替代的。曾经有人对在校园内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能够理解自杀的这种行为,从这个实验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能珍惜自己的生命,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放弃自己的生命,所以我们通过生命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人生的价值,教育他们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人区别于其他的生物,就是因为人的自身价值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的热爱,而是创造其他的人生价值。人们可以通过自身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现在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就是要有方向、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为学生们提供相关的机遇,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一系列创造性实践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通过这些来获得成就感和自身的价值感,进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四、 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一) 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生命教育下的德育新理念
要想在校园内开展生命教育首先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完全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由只重视知识教育转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们对生命的关爱,确立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去理解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学生们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培养高尚的道德灵魂。所以在进行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习书面知识,同时也应该传授对生命的热爱,追求生命价值的理念。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和自杀事件的频发,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快对生命教育的普及,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生命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要保证生命教育真正得到推行。
(二) 将个体的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回归道德本真
尊重生命的道德制高点就是敬畏生命。在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宣传英雄献出生命的悲英勇事件,并对社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却忽视了生命的本真意义。所以我们要反思现行的道德教育观,用生命观来加强道德教育。我们通过生命教育使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讓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使其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生活态度。
(三) 以校园为重心,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学生们学习知识培养道德情操最重要的场所就是在校园内,所以学校不但要开展生命教育的课程,还要同时开展相关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后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进行锻炼,通过情景的设置预设学生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锻炼自己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人们最先培养自己的品格是在个人家庭里,所以生命教育也应该灌输到家庭里,父母的人生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人生价值观,有些教育家认为生命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家庭,父母通过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让孩子从家庭中获得幸福感,进而让他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快乐。
(四) 情境生成教学模式
我国著名大学教授朱永新曾经说过“学习的真正目的已经不单单是学以致用,而是应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情境生成的教学模式,创造逼真的场景,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们来体验可能会遇到的事件,彼此交流心得体会,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五、 结论
生命教育下的德育实践是德育的重要实践方式,生命教育在中国德育处于初级阶段,它让学生们通过自身的体验,经历来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弥补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少,通过开展生命教育来促进德育发展,进而全面改善德育的真正效果。
参考文献:
[1]石艳华.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2]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时间[J].教育研究,2001,(9).
[3]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