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契合江西发展实际而作出的宏伟战略,是引领江西长远发展、惠及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宏图伟业,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重大历史机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指出,南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总体属于“高效集约发展区”,承担着高端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处于核心地位。南昌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发挥先行作用,是《规划》赋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对此,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上来,切实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南昌市委、市政府迅速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方面力量,结合自身实际,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第一时间研究编制了《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并已提交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是南昌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为平台、为抓手,立足城区、面向全市,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系统谋划,对产业发展的科学部署,对城乡建设的战略决策,对生态立市的深入贯彻。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为南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产生重大作用。
一、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是发挥先行作用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历届班子的持续奋斗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南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南昌新一轮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契机。今后10年甚至更长时期,南昌将迎来揽梅岭入城、跨赣江繁荣、临鄱湖发展的“山江湖综合开发新时代”。
(一)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是抢抓历史机遇的战略平台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南昌抓项目、扩投资,做大经济总量,扩大经济规模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南昌加速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南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综合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是南昌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前,省会城市的竞争尤其是中部省会城市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空间也由过去单一城市的竞争,转向了城市群的竞争;竞争的形态由过去传统产业的竞争,转向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竞争。在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就是南昌为抓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为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更好更快发展而搭建的新的宽广平台。
(二)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是发挥先行作用的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以增强集聚力、辐射力和承载力为重点,全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较好地发挥了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2009年与2000年相比,南昌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85平方公里扩大到240平方公里,9年扩大了155平方公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南昌的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还较小,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的任务仍然艰巨。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就是要大力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构建生态社会,进一步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力争把南昌建设成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发展成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商贸物流金融中心,成为辐射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城市,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三)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是发挥先行作用的集中体现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是发展,特色是生态,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就是坚持综合、立体、协调的资源开发理念,摒弃单一、平面、割裂的资源开发思想,综合开发和利用山、江、湖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城市核心区与各组团、新城区与老城区、城市与农村统筹推进,强调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驱动和现代服务业提升相结合,低碳生态经济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强调可持续发展。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推动南昌的大开发、大建设、大繁荣,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南昌最集中、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
二、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是发挥先行作用的全面推进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南昌将紧扣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先行作用,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全面实施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南昌”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要求,综合利用生态资源,把生产、技术、经济、生态和社会五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联动开发的综合效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一步提高。坚持统筹布局,促进错位发展。统筹考虑南昌各板块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问题,促进各县区、开发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调推进。坚持重点突破,促进全面发展。突出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突出抓好具有示范引导和带动支撑作用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实施重点突破,以此促进南昌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做大做强环鄱阳湖核心城市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表明,中心城市在加速成长为“增长极”的过程中,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快速提升,对城市空间扩张的要求日益迫切。进一步增强南昌特大型城市的功能,拓展城市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做大做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成为南昌发展的当务之急。南昌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统领,系统开发和充分利用山、江、湖等优越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以赣江为主轴,融梅岭、赣江、鄱阳湖为一体的全新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簇群式、多层级、网络化、生态型的现代化大城市框架。以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为重点,打造高聚集、强辐射的老城和新城核心区;以完善功能和繁荣三产为重点,打造若干富有活力的城市副中心;以发展优势新兴产业和现代居住聚集区为重点,高起点规划建设瑶湖、莲塘、九龙湖、乐化、湾里五大城市组团;以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为重点,联动发展各县城、中心镇等周边一小时经济圈。以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功能的持续完善,有效
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低碳生态产业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明确八大新型产业基地,其中,以南昌为中心的就占六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仅为南昌产业布局的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作出了科学部署,更重要的是,随着各种生产要素加速向省会城市集聚,有助于提升南昌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整合资源,对构建低碳生态型战略产业体系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南昌要遵循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紧跟世界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化、低碳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低碳生态产业体系。一是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与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航空、汽车及零部件等七大新型工业基地。加快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工程,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重点改造提升钢铁产业,振兴纺织工业,加快发展绿色智能型家电产业,做大做强新型建材产业。二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抢抓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充分发挥南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优势,依托一批服务业集聚功能区,重点发展基础较好、作用面广、带动性强的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特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三是稳步发展现代农业。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按照精细化、特色化、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化思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都市农业。
(三)着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作出新贡献
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可以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其影响是深远的。南昌将以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以南昌为中心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大力夯实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实施的硬件基础。一是构建高效便捷、开放现代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大交通理念,构筑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航道和港口站点互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内交通,以“三环十一射”为基础,配套建设跨县高等级互通公路,打通各县城至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形成覆盖农村、快速沟通城乡的公路网。对外交通,突出提高通达能力,根据国家和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围绕环湖地区“一纵三横三绕”工程,重点加强省际通道、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推进环鄱阳湖快速公路干线建设;抓住机遇加强赣江航道疏浚和现代码头集群建设,把南昌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内河港口之一;完成昌北国际机场扩建,重点拓展国际客货运航线,强化中部航空枢纽功能。二是构建稳定高效、保障有力的能源动力供应体系。加强能源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供应能力,优化能源结构,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构建区域能源安全体系。重点完善电力传输网络,建设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和大中型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利用“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的机遇,推进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三是构建安全通畅、可调可控的水利设施体系。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水生态安全,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四是构建互联互通、高速共享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加快电信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顺应物联网趋势,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公共信息资源库和业务系统建设,加快“数字社区”建设步伐,打造“数字南昌”。
(四)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探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
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是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放大财富积累效应,共建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城市价值充分实现的重大战略举措。就南昌来说,统筹城乡建设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更是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行作用的必然要求。南昌围绕山江湖综合开发确定的总体城市框架,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进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组团开发、小城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探索有南昌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新模式。具体来讲:一是加快建设新城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的要求,继续推进红谷滩新区以及朝阳片区、城东片区和城南片区等新城区建设。加快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功能,聚集人气。二是积极改造旧城区。抓住地铁建设机遇,以“疏散人口、降低密度、美化环境、完善配套、提升功能”为原则,加大旧城改造力度,改善旧城环境。重点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三是有序开发各组团。按照功能上强调互补与独立,布局上强调集聚与集约,环境上强调生态与宜居的要求,以加快建设主城区连接各组团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为突破,破除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突出经营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新路子,高起点、分步骤推进各城市组团的开发建设。四是着力发展小城镇。集中财力和政策,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打造一批城镇人口达10万以上的重点镇、中心镇,带动其他小城镇发展。构建以大城市为中心,区域性小城市、卫星城镇、重点小城镇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五是全面建设新农村。加大对农村交通、能源、通讯、水利、生态环境和教育、科普、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推进新农村示范点和综合示范村建设,着力解决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问题。加快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的融合与生态和谐。
(五)着力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建设“森林城乡”、“花园南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鄱阳湖更是我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的南昌,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南昌将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生态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重点推进都市森林公园、都市绿色长廊、城乡森林板块、城郊生态绿化四大建设工程。充分利用“一山、一江、两河、八湖”自然景观要素,加强沿路、沿江、沿河绿化带和沿湖绿化圈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村庄、城镇和工业园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全面完成“一大四小”工程。二是强化生态保护。按照“见山留山、见水留水”的原则,严格规划实施“两线三区”的空间分区管制,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筑以赣江水系、鄱阳湖和梅岭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三是推进节能减排。抓好城市节能减排,促进工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四是深化污染防治。坚持统筹生产生活、
兼顾城市乡村,实行最严格的污染防治政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大工业治污力度,建立项目环保准入制度,建立和实施江河湖水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强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综合整治水污染,加快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格控制大气污染,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
三、南昌发挥先行作用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项富有探索性、充满挑战性的系统工程,是对领导干部把握大势、抢抓机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南昌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应突出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我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不顾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不论经济发展多快、群众生活多富,最终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决不是单纯地保护生态,更不是守着金山受穷,目的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对此,我们既要坚决防止重发展轻环保的倾向,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要努力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互动机制,积极促进产业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机结合。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南昌”的发展战略,在具体操作中坚决做到“三个三”:即“三个不拼”,不拼资源、不拼环境、不拼短期;“三个不搞”,严重污染环境的不搞、影响百姓安全健康的不搞、“黄赌毒”的不搞;“三个优先”,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生态维护投入优先、百姓利益投入优先。近几年,我们坚持“堵”“疏”并举,花大力气调整工业布局,先后投资近20亿元,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工作,在搬迁重建中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大力推进生态化、低碳化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以光伏、LED、大飞机、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的商机和人气,进一步助推南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把握好城乡建设与环境美化的关系。国内外城市发展史反复证明,绿色是城市的生命,生态是城市的竞争力。城乡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必须按照城乡融合的建设理念,从区域整体对城乡建设进行统筹全面规划;必须按照城市生态学原理,使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信息资源在城乡之间得到合理配置和调控,实现统筹和谐发展;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原理,实行城乡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增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南昌坚持“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的理念,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城乡建设的始终。在规划上,坚持生态为先,按照人脉、文脉、山脉、水脉“四脉合一”的思路,科学制订城乡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规及各专业规划;在建设投入上,把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环境整治、节能降耗等有关生态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现在全市每年用于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宽口径)由上世纪末的10多亿增加到400多亿。在管理上,推进法制化。数字化、社会化生态管理,实施了数字园林项目计划。通过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类型、网络放射状的生态绿地体系,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城在森林中”的良好环境。
三是把握好南昌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城市的关系。聚集和扩散,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以及经济腹地联系与合作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目前,南昌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城市正处于集聚与扩散双向互动的阶段,南昌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与环鄱阳湖城市一道,通过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体制机制一体化,切实加强联系与合作。当前,重点要通过“三个注重”来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第一、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对接和渗透,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环鄱阳湖城市群建设。第二、注重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南昌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合作。积极探索产业合作新机制,大力发展和延伸生态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各城市合理分工的生态经济布局。第三、注重利用南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和旅游会展业的发展优势,辐射和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协调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形成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而共同奋斗。
责任编辑:高 平
上一篇:大河的召唤
下一篇:罗伯特·穆齐尔:一种精神性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