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硬投入质量研究
[摘 要]新中国的汽车产业产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截至目前,已经有了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2009年,中国汽车整车产品的年产量和销售量双双超越1300万辆。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布局日益优化,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本文在对建国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事实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出了近一个时期来我国汽车产业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贡献率。通过测算出的数据,笔者发现,我国汽车产业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要远远大于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最后本文对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的原因,并就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资本投入 劳动投入 贡献率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事实
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汽车产业一片空白。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汽车产业。1953年,重工业部通过积极引进苏联专家和汽车制造技术,开始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生产出我国第一批“解放牌”载货汽车。五十多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汽车产业生产能力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统计数字显示:195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仅为1654万辆。1979年,中国的汽车年产量也仅为185700万辆。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超越了1300万辆。中国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在汽车产业布局方面,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汽车产业的分布非常分散,这不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汽车产品比较单一,以越野车和中型载货汽车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具备了重型、中型、轻型、微型载货汽车以及轿车、客车等各种汽车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汽、上汽等大汽车企业集团和东北、西南(重庆)、京津等汽车产业集群,整个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在汽车制造技术方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这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能力建成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汽车制造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自主的汽车技术开始比较迅速的提升,汽车企业申请的产品专利数逐年增多,电力车、新能源车开始出现。
二、我国汽车产业增长过程中硬投入要素分析
社会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人为提供的一切条件,统称作投入。我们把具备物质形态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称作硬投入。硬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运用模型:,使用1990-2007年的中国汽车产业总产出数据、资本量数据、劳动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别测算出我国汽车产业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和劳动投入的贡献率。
模型的建立:
我们采用C—D生产函数:,其中表示总产出,表示劳动投入,表示资本投入,表示平均资本的贡献率, 表示劳动的贡献率。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有:
假设规模收益不变,即则有回归方程:
模型:
其中,以上模型中的数据本文采用各年份1990年的不变价。的数据本文采用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末职工人数数据,该数据值可以在历年的《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查到。的数据本文采用1990-2007年中国汽车工业完成投资总额的1991年不变价,由于1992年以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没有公布,我们假定该指数1991年的值为100,运算结果如下表: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通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5.0使用以上1997-2007年的相关数据对模型: 进行回归,我们得到资本产出弹性=0.983360,劳动产出弹性=0.017640。劳动投入的贡献率远远小于资本投入的贡献率。由此可以看出,物质投资是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因。
三、实证分析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扩张非常迅猛。我们通过测算1997-2007年汽车产业资本投入贡献率和劳动投入贡献率,发现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的扩张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即产业的经济增长以投资驱动而不是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来推动,整个产业的经济增长质量比较低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投入质量比较低下。改革开放以来,急于迅速的发展汽车产业,中国政府不断的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忽略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具有自主品牌和独立技术的汽车企业尚不多见,尤其是在高端车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的发展难免依赖于物质投资的推动。
2.我国教育科技投入质量不高。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逐年增大,但是相对于落后的汽车产品独立制造技术而言,这种投入的增加还远远不够。尽管近年来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包括汽车研发、制造相关专业)的生源扩招非常迅猛,但整体培养质量并不高,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汽车产品研发队伍。在缺乏人才的情况下,产业的研发能力就不会有大的提升,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就会受到限制;整个产业和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同样会因为人才的缺乏而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投资力度以推动产业发展成为必然的选择。
四、结论
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建国之后的五十多年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整个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投资驱动,这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政策上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而不是一味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们应该提高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大学扩招。通过有效的人才建设和政府扶持,我们可以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目前以投资驱动的畸形的增长模式,使得中国汽车业走上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国璋. 软投入与经济增长[M]. 兰州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2] 罗伯特•索洛.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
[3]10.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编委会.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992-2008).中国汽车工业出版社.
[4] 6. 古扎拉蒂. 计量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