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讨论的热点话题。文章从实践教学管理的角度,探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郑钰莹(1979- ),女,湖南隆回人,合肥工业大学教务部,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王辉(1973- ),男,安徽安庆人,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李友良(1973- ),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与教务管理。(安徽 合肥 230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164-01
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是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创新精神缺乏。如何调整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各高校教学改革实践的重点。笔者从实践教学管理的角度,分析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实践教学环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想观念的局限。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在制订、实施教学计划过程中,理论教学的地位明显优于实践教学。在师资力量分配、课时量的安排上,首先保证理论教学,其次才是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验证性实验,对于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涉及很少,前沿的新技术得不到体现;对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时,以理论教学成绩为主,对实践考核模糊甚至忽略。
2.教师实践能力的制约。不少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严重缺乏工程实用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兴趣和动力,不能主动参与实践教育问题,从而严重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环境与条件有限。教育部实行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要求大学生进一步与企业、工地等实践现场相结合,但社会上可以提供给大学的实践教育资源有限,校外实习实践难度大、成本高,基地数量、教育经费及师生安全等问题制约了实践环境的开拓。另外,许多企业不愿接收实习学生,或者说接纳学生进行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4.管理制度完备性欠缺,实践体系受忽略。学校对教师进行年终或者晋级考核时,无论从课时还是从绩效方面,都基本忽略教师的实践指导教育,导致教师对实践教学指导的积极性不高。
二、解决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的措施与对策
1.提高觉悟,转变观念。合肥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组织实验教学管理人员、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型教育思想学习和讨论,不断加深对新时期实践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将实验、实习、实训作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
2.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1)尽量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题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专业课程设计的广度与深度,使之接近工程初步设计水准。首先保证基础验证性实验,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并且要求实验内容、方法、技术能够反映时代特点,务必具有先进性。
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力度,重组课内外的实践教学体系。有计划地加快培养一批工程知识厚实、设计能力强的双师型指导教师;强调科研与生产应用相结合,扶持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项目,推动青年教师到实践中锻炼,以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
(2)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力度,重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工业生产现场相似(我们称之为“准工业化”)的实践环境。最近几年,我校尽最大能力增加实践实验教学经费,并持续投入,将实践教学经费单列为一项运行机制,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及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维护提供了有力保障。我校按照准工业化实践环境标准,建立了24个校内实践创新基地,其中工业培训中心、机械工程实验室、新能源利用与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汽车制造技术试验示范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是在设备台套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能有人人动手的机会。我校主要采用分散实习模式解决这一问题。在“三学期制”及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通过网上选课系统在规定的实习时段内自行选择实习时间。
(3)实习环节注重实效性。我校高度重视社会资源的利用,利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设了210个校外实习基地。洛阳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洛阳拖拉机集团、河南柴油机厂、洛阳集团等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实习基地,接待我校学生实习已有近五十年之久,校企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我校每年赴洛阳实习的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等专业学生1000多名。各企业均选派政治素质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
3.探索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1)推动大学生创新教育教学实施,夯实学生创新基础。我校从课程建设、条件配备、教师队伍选拔培养等多方入手,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热情的教师,开设了关于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项目管理、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多种类型的课程,制定了学生选课、考试、学分认定、学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夯实学生创新基础。
(2)注重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我校实施“创新基地建设计划”,即逐步建设一批具有创新性质的实习基地或素质教育基地。目前,我校建设有24个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每年有上千名学生进入创新基地获得创新实践、科研训练。
(3)提倡实践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我校是教育部首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现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承担单位,现已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67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000余项。期望带动各学院建立类似的院内制度,使更多学生受益。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我校把组织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鼓励支持各院系学生参加全国各种竞赛。有计划地使竞赛与培养有机结合,竞赛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服务;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比例;加强校内外研讨、表彰,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5)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要素之一,而其基本模式是产学研合作。作为工科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应具备工程设计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研发创新的基本能力。我校以培养工程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目前与奇瑞公司合作探索汽车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奇瑞国际营销班60名同学、奇瑞鄂尔多斯班38名同学已学成毕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其他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途径。
三、结束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当中。要重视教学实践活动,凸显教育创造性本质;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尹秀英,王嗣敏.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2]丁玉芳,单广荣.提高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6).
[3]庞永师,林昭雄,陈德豪,等.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