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现代研究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咄咄逼人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运行的目标,是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国经济一体化。为了更好促进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部各省也因为中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而在经济上形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意义的“中部经济”。鉴于此情况,本作者将会结合自身个人认识,针对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相关内容探讨。
关键词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协调
引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获得了一次新的腾飞,中部地区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经济体,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部地区要趋利避害,充分发挥优势,扩大开放,加强区域合作,实施高技术跨越,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培育内生性发展动力,以推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对于此情况,本文谈谈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1 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部地区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从中国整体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部就是中国的“腰”,只有“腰板”直了,中国这个巨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中国经济才能协调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提高中国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东西融合、南北对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1]。
中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共6个省、市、区、中部六省人口3.61亿,占全国人口28.1%,其中农村人口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中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中部将是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增长极,它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能否真正实现复兴的关键所在,特别有必要使中部发展起来。从纵向比较来看,中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中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明显偏大,低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在中央提出开发大西北战略后,其发展势头出现了放缓的态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中部崛起,已十分紧迫。
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各个大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中部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低,交通运输条件差.所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突出.而且这种经济发展不平衡还在继续扩大。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发挥各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条件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从而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整体优势;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
2 中部经济发展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状况
中部地区工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以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及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上,具体中部各省比较优势产业如下:湖南: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采選业、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湖北: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等;河南: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山西: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江西: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医药制造业、印刷业、记录媒介复制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安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饮料制造业、橡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烟草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部六省除去山西(山西主要以煤炭及相关产业带动为主)几乎所有省份的产业相似系数都大于0.8,而西部地区平均产业相似系数为0.7左右,东部地区为0.75~0.8左右。在分析地区产业同构现象中发现,中部地区相邻省份的同构系数几乎是最大的,这从侧面也证明了中部地区内部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产业结构趋同使得各地区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投资利用率低、生产规模度不高,最终损害了中部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并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各省都把冶金、建材、化工、食品、医药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但制造业特别是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所占比例不高。在中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尽管存在制造业集中度的分层结构和不同的结构类型,但制造业结构的调整路线相近。
3 对中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推进服务业投资集聚化、制造业投资高端化、区域投资协调化和项目投资集约化。鼓励外资和区外资金投资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鼓励外国投资者并购和参股改造中部地区国有企业。支持中部地区建设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支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突出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区域内大型企业跨区域并购重组。
4 结束语
上文已经针对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能力与经验的限制,本文可能对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论述不是很全面,没有面面俱到,在论述中也许会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呈现出一些不成熟的思想,这都需要广大同行多多批评与指正,进而不断分析、探究以及总结,使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得到创新,从而更好推动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开荣,浣晓旭,孙倩.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定量评价与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3,(12):16-23.
[2] 刘洋,罗建敏,王健康.中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地理,2009,(05):731-734.
上一篇:汤栢清,心繫花都,故土情深
下一篇:印后投资“半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