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会诞生记
太原市漪兴路一号904座,山西省福建商会。如果对漪兴路不熟悉,在一排三四层高的建筑中找那个904座,是需要有点耐心的。不过即使刚开始没找到,也不用担心是记错了地方,因为周围随处可见的闽南饭店给人一种直觉:福建商会一定就在附近。
十年前,山西省福建商会在这里买下了一座三层小楼作为会址。十年中,在这个地方生活、做买卖的福建人越来越多,仿佛已经成了太原市的一个“福建村”。用刘啸老先生的话说,“住在这里办事方便,来找商会维权、联系工作的人很多。”
山西省福建商会成立于1999年,是山西省第一家异地商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00多个会员,内设六个专业委员会的超级商会。
商会成立三部曲
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成立可谓经过了三个过程:找老乡;找主管单位;政府批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流行往南走,很多北方人跑到广州、深圳去打工,但同一时期,也有很多南方人来到了山西。对于“逆流北上”的原因,刘老说,“我们也采访过好几位副会长,他们告诉我,因为那边的人太多了,找工作难找业务也难。那时候山西比南方要滞后十年左右,广州前五年的东西拿过来到这边都算新品……来了以后自己做得不错了,又把乡亲朋友们介绍了过来。”总而言之,到1997年那会儿,在山西的福建人已经有七八万,分布在三四十个行业中。因为人地生疏,在异地从事工商活动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于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不少福建人的首要需求。当时有一群福建商人,平日里彼此都有联系,就想组织起来搞一个福建闽南同乡会。
然而当时国家正在整顿社会团体,同乡会在民政部门得不到认可。几个发起人明白,他们需要“行家”的帮助。
对于这一段历史,在商会的简介中有这样的描述:“历经近三年的艰辛筹备,经过较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主动与在山西省各部门工作的闽籍人士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有的闽籍老同志、老干部在百忙中亲自参与了商会的筹备、策划,使成立新社团的各项申报及审批手续终于在世纪之交理顺、完善。”
这里提到的老干部就是刘啸。如今已经77岁的刘老是山西省福建商会的首席顾问,当时还没有退休,他本身是福建人,也是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政策的解读与社团的运作都比较熟悉,最重要的是刘老对老乡们的这个愿望非常热心。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与老乡们的抱团诉求,刘老认为改成山西省福建商会更为合适,然后按照国家对社团的规范要求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那时中国的商会组织还很少,而在山西,更是没有一家异地商会。所以刘老他们做的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为之后山西异地商会的成立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按照国家对社团成立的规范要求,商会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主管单位。“我们根据商会的性质——商会以从事工商活动为主体,是民营的、民间的,是非公经济的组织,所以我们找主管单位的话应该找省委统战部,因为省委统战部有经济处,其本身就是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要有联系,所以我去请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来做我们的主管单位,他们同意了。”刘老说。
“然后我们还得找工商联,因为工商联挂两块牌子: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山西省总商会。我们既然要在山西成立商会,归口也应该归到总商会去,工商联同意做我们的业务指导单位。”刘老回忆说,那时候什么资料也没有,只有在网站找到的民政部有关社会团体的管理办法,就是找哪些部门也得自己先研究。
1999年,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为此下达晋统字〈1999〉36号文件,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下达晋联发〈1999〉第53号文件,均对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成立、申请办理社团登记作了明确的批复。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下达〈2000〉晋民社函38号《关于注册登记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批复》文件,并向山西省福建商会颁发了社证字第638号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当年12月12日,山西省福建商会在省城朝阳街名流保龄球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并正式成立。
商会发展三部曲
这三部曲是:成立;搬家;分行业。
商会的成立过程让人们再次领略到了福建人的“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性格,而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闽商同样凭着这种精神,在山西这个第二故乡闯出了一番不小的天地。从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到商业王国的掌权人,闽商以自己的蝶变诠释着山西的发展变化:3000余家上规模工商企业,1000多亿的总投资额,遍布40多个行业的闽商群体……
在闽商壮大的同时,山西省福建商会也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摇身变为了山西省数一数二的“超级商会”。
第一阶段,1999-2002。这一阶段是福建商会的制度摸索时期,因为没有办商会的经验,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如何规范组织行为、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成为这一时期商会的重要工作。
第二阶段,2003-2004。2003年之前,山西省福建商会的办公地址是在一家会员企业的公司内,有诸多不便。2003年,商会在万柏林区买下了一座三层小楼作为商会的固定办公地址,也就是现在的漪汾街一号904座,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商会工作步入正轨与常态化。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这个阶段是福建商会真正的蝶变期。2005年,山西省福建商会的会员数已经超过了500个,会员多了,必然在某些行业方面呈现出集聚性,而在山西的好几个行业中,闽商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木材近100%,茶叶60%,水暖阀门85%,水产70%,汽配40%,运动鞋80%,每个行业年销售额都在数亿至数十亿元。于是在商会中出现了类似行会的分类——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福建商会陆续成立了六个专业委员会:汽配工程机械专委会、服装鞋帽专委会、茶叶专委会、水暖阀门专委会、水产专委会和矿业专委会。
其中矿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较晚。从2007年以后,山西政策允许取地表以下的煤,于是吸引来大批的闽商投资者,在露天煤矿领域投资了约四五百个亿。而之所以能在该领域独占鳌头,与闽商的融资能力密不可分。说起融资能力,人们都会想到温州商人,其实福建商人也很厉害,用刘老的话说,“两个亿,三五天就能搞定。”
对于异地商会来说,由于会员来自各个行业,所以在凝聚力量做大项目方面,要远远弱于行业协会。于是很多异地商会倾向于游说会员们成立投资公司,把钱聚集起来,以此获得更大的舞台。
然而异地商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和阶段,也会走向内部行业分化,比如上海市浙江商会拥有5000会员,内部就有行业分化。这样一来,异地商会也拥有了行业的市场影响力和规模效应。
刘老告诉《新晋商》,“集中起来的这些人,在行业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带头的必须在山西整个市场有影响力;另外必须有聚集的数量,成立专业委员会之后,要起到规范行业的作用。”
山西省福建商会的几个专业委员会可以自行选择办公地址,“比如茶叶专业委员会就设在茶城里边,矿业专业委员会设在矿业公司,这样比较方便。”专业委员会会根据行业需要召开大会、举办活动,而商会也会将会费分拨到各个专业委员会。
除了现有的六个委员会所代表的六个行业,闽商在其他行业也拥有很大的影响力,比如山西的民营医院几乎都是福建人开办的。目前,商会已经在酝酿成立建材专业委员会。
除了商会内部的行业分化,这一阶段,山西省福建商会的另外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在金融领域的作为。这个阶段,商会感觉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房地产、建材行业,一直到现在都有影响。这部分会员不占多数,但是一个钢厂就投资100多个亿,在地方举足轻重。我们要帮助会员渡过这个难关,商会领导研究,希望通过有实力的企业家融资成立担保公司,主要用于帮助本会会员,担保公司成立之后受到银行的支持和银行发生关系。”刘老说。
开始商会建议采用股份制,由多个会员合力成立公司,但是采用股份制需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耗时很长。于是有会员提出独资成立担保公司。2011年,山西海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商会发展的三秘诀
秘诀很简单:按规矩来;办实事;搞各种活动。
有位商会秘书长这样说:“当代民间商会,尽管国内从萌芽到发展,也历经了二十年,但是真正大规模发展起来也就是近三五年的事情。国家立法不完备,政府和民众对商会的认识也不够,商会的发展没有很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借鉴,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阶段,甚至用我们很多人的话来说是‘连石头也没得摸’,搞不好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很危险。所以,商会发展的困难可想而知。”
然而就在这样的摸索式发展中,山西省福建商会已经健康地走过了13年,并呈现出勃勃生机。那么,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说起来,好像也很简单,那就是按规矩来、办实事、搞各种活动。其实,这三点算不上什么秘诀,每个商会的人都知道。但是如何做到,每个商会的人也都明白:很难。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化、规范化是商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商会作为一个自发性的松散组织,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制度,或者制度形同虚设,这个组织必然一塌糊涂,走向彻底的分裂。
在制度化与规范化的过程中,合理的制度是前提,而人的执行则是关键。2006年,除了必要的规章制度,山西省福建商会成立了监事会,以监督商会的工作规范。这是这家商会成立六年之后做出的改进。
对于以乡情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商会而言,根基是什么?是人心。没有人心,就没有商会。人心代表着商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代表着商会的凝聚力。一个商会的威信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会员心中树立威信,二是在社会中树立威信。具体到山西省福建商会的工作中,这两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维权与公益活动。
商会专门设立了维权部,由专人负责接待、受理、办理会员中有关维权方面的投诉事宜。有一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太原市某鞋城有闽籍经营户80余家,每年由福建运抵的物流量达10万多吨。该鞋城为垄断物流市场,下达书面通知,凡由福建运抵的商品必须由指定的某公司承运,否则交纳每箱15元的入门费。闽商对鞋城的这种做法表示不满便到商会投诉。福建商会随即派人与鞋城负责人交涉。同时向媒体反映及向工商部门举报。工商部门在事发3天内即立案处理,对鞋城下达整改通知,责成其撤回违法“通知”,并处以10万元的罚金。商会的“撑腰做主”让鞋城里的其他经营户羡慕不已。
13年来,山西省福建商会共接待会员、闽商企业有关侵权、经济纠纷、业务纷争等投诉共计487件(宗) ,经维权部受理后办理完结的计432件(宗) ,占所接待投诉总数的88.7%。为会员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累计7800多万元,最大一笔将近3000万元。
名声在外,也有很多不是会员但是遇到困难的福建老乡来寻求商会的帮助,商会也从不会拒绝。刘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乡几年前在介休的一个煤矿打工,打工过程发生事故,被煤车压住了腿,造成粉碎性骨折,一条腿几乎要锯掉。包工头怕承担责任跑了。矿上给他10000元住院,然后也不管了,理由是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一条是“包工队所有伤亡责任自负”。这个老乡便与该矿打官司,结果当地法院维持矿方的观点。之后,他拿着矿方给他的10000元“人道主义路费”回家了,一晃三年已经过去,直到有一位从太原回去的老乡探望他,“太原有福建商会啊,你怎么不找福建商会?”于是他通过查114找到了商会的电话,跟刘老讲了自己的情况。刘老让他把当年的劳动合同和法院判决书传真过来,然后通过关系找到吕梁市的法律救助中心,将材料转过去,委托他们派律师来打这个官司。官司打赢了,这位福建老乡获得了30万元的赔偿。
在维权方面,山西福建商会会动员所有的资源。刘老便是商会的首席顾问,并经常坐镇商会的维权部。很多律师找上门来愿意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刘老从中挑出了十个业务能力强、各有侧重领域的律师组建商会的律师团,为会员提供法律咨询。
除了维权,山西省福建商会还通过每年一度的会员代表大会、中秋国庆联谊、龙舟赛、篮球赛、运动会等活动将在晋闽商团结、联系起来,并将慈善工作形成制度。“要体现商会的价值、企业家的价值,我们要做慈善活动,体现福建人在山西的形象。”除了各种对山西当地各种形式的捐助外,福建商会每年还提供10万元助学金,资助在山西各大高校读书的贫困福建学子。
福建商会不是一两天就发展壮大的,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山西省福建商会的今天,靠的不仅是办大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办小事的坚持与积累。
下一篇:网购陷阱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