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倒奶”促产业转型升级
由于全球原奶供过于求导致奶价大跌,国内接二连三出现奶农被迫“倒奶杀牛”事件,对奶农而言,是一种现实的无奈,对社会来说,则无异于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此,有乳品专家认为,这应该是中国乳业在提挡升级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凸显了国内奶牛养殖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倒奶”是转型升级的机会
当下的奶农“倒奶”绝非百姓“没钱买奶”或者社会消费能力不足所致。从根本上说,今日的奶制品滞销,是一种市场竞争带来的转型期阵痛。一方面,由于生产条件、养殖环境和技术等原因,国产牛奶的质量总体比不上新西兰等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另一方面,三聚氰胺事件引起的社会信任危机至今未能完全修复,民众对国产奶依然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情愿高价购买进口牛奶。在此情形下,进口奶制品应需而入,整个国产奶制品产业链遭受巨大冲击,处于传统产业链最上游的奶农散户,跟不上转型的步伐,自然难有招架之力。
说到底,部分奶农“倒奶杀牛”既是产业转型的阵痛,又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机会。当前奶业正面临产业升级重要战略期,科技进步为奶业提供重要支撑,目前奶业科技贡献率已经达到50%以上,近几年社会资本进入也为奶业发展提供机遇,奶业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粗放型养殖应转向规模化
据悉,目前国家正在加大力气推动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散养户由于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生产出的原料奶常常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养殖效益明显偏低,很难消化近些年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
有乳业专家表示,奶农唯有改变既有的发展模式,融入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之中,才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要真正实现这种模式,大型乳企则应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大有可为。事实上,国内大型乳企也在积极带动奶农从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转变,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植,使不少奶牛养殖户发展成为标准化的家庭牧场,建立一种乳企和奶农的新型关系。
奶业产业链需完善
与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相比,我国的奶业产业链并不完善。乳企重常温奶轻巴氏鲜奶,过多过量使用还原奶,无法拉动生鲜奶源和养殖业的扩大发展。然而从世界乳品消费格局来看,一直是巴氏奶和常温奶并存的局面,甚至在德国、法国等很多欧洲国家是以常温奶消费为主。而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常温奶占据市场主流的局面。牛奶主产区位于北方,而大量消费市场在南方,只能通过发展运输半径大的常温奶进行“北奶南运”,才能解决全民饮奶的问题。
此外,中国奶制品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确保安全,提升品质。借鉴国外经验,地方政府此时应该出手帮一把,引导散户建立合作社,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聚零为整,改善奶牛养殖的环境和技术,提升牛奶品质,帮助奶农走出当前的困境。
上一篇:太子奶的1000亿狂想
下一篇:伊利: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