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探讨
总结相应岗位职业描述,分析归纳相应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以此确定学习课程,并对各个学习课程进行序化,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见下表)。其次,要结合现行规范、行业标准,制定和完善与核心知识和技能相适应的课程标准,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力度,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3.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项目管理制”式的教研室运行机制改革。按照“项目管理制”模式,仿照工程项目部的体制,由有意向的教师通过竞聘上岗,按照教学改革对专业教学团队的要求,负责组建专业教研室,将专业当做项目来运作,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房屋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基础课则从单独的专业公共课教研室聘请教师。教研室享有经费支配权和人员选聘权,同时对办学全过程负责并接受院、系两级的督导监督。实践证明,这种教研室模式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工作效能。
采用“送、下、带、引、聘”多种形式相结合模式,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选送骨干教师读研、进修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教师下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践锻炼,考取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以老带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从企业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从相关企业聘请兼职教师。
4.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法组织实施教学,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逐步全面过渡为项目引导教学法,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团队;根据工作过程的要求设置教学项目,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依据企业、行业标准,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实施教学,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环境,通过现场实物展开教学,采用互动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具体工作。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与协调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获取信息、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独立检查、独立评估的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习得岗位职业技能,掌握专业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要做到全过程开放,主要课程在实训基地完成,部分课程在施工现场完成,通过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校内教育期间采取模拟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在建筑实训基地“教、学、做”一体化模型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锻炼,安排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项能力。校外教育期间,工作内容和外部环境完全处于真实的工作状态,全过程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思想。
5.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课教师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在校内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原则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教学要求,以“训练”为主、“讲学做”相结合,为学生建立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在校外可以与企业联办实训基地,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增强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硬件保证。同时,充分发挥外聘兼职教师在高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优势。
四、展望
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各高职院校有着各自不同的思路,在此只是把我们的一些经验写出来,供各院校同仁探讨研究,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会愈来愈完善,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钟芳林,马宁,尚慧文.符合认知规律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