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建筑中的美学
【摘要】大空间建筑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诞生并发展着,它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在建筑领域,对高度和跨度的追求,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无一不是在向一种极限挑战,表现着人们的自我力量。大空间建筑的美就体现在它张扬的尺度、精湛的技术和理性的精神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美;尺度;技术;理性的精神
引言:大空间建筑概述
顾名思义,大空间建筑首先在尺度上与普通建筑进行了划分。大空间建筑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其复杂性,比起其他建筑来,大空间建筑更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正因为如此,大空间建筑才更富有魅力,它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大空间建筑中对高度和跨度的追求,对材料和结构的研究,无一不是在向一种极限挑战,处处表现出人类的伟大力量。 大空间建筑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成果,它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大空间建筑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张扬的尺度、精湛的技术和理性的精神这三个方面。
一、张扬的尺度
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近代大跨度建筑在19世纪末发展起来。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机械馆采用了巨大的三角拱的钢结构,使其跨度达到1巧米。它作为当时跨度最大的建筑物而轰动时,它的二铰拱的巨大尺度同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0世纪随着金属材料的进步与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使大空间建筑的跨度有了新的成就。大跨度建筑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依赖技术超越物质极限的热情。
如果说来列举人类史上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梦想的著名人物,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富勒必定成为首选,这位杰出的代表是美国的,他在青少年的时候就突发奇想,在他的观念中,他认为人类的生存环境应该得到控制,而控制的主要手段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他产生这种想法之后就开始努力的为之实践,经过不懈的努力与付出,一种向量能量应运而生,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依靠最少的结构产生最大的强度,这一发明发生在1948年。四面的角锥体是这种系统的基木单元,在各种覆盖空间结构当中,他是最为实用,也是最为经济的一种。依靠这种结构形态,各式各样的多面体张力杆件建筑就产生了。
以北京央视大楼为例,大多数人都渴望一种视觉享受,对绝对跨度的极限挑战是人们最希望看到的除此之外,人们还每时每刻想着对这种巨大的跨度予以绝对的控制,所以,设计师在开展建筑设计的时候,为了使这么庞大的空间得到支撑,人们选择了纤巧的结构,当这座建筑物伫立起来的时候,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发自内性的震撼油然而生。卡拉特拉瓦设计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电视转播塔、阿拉米洛大桥以及克里斯.威尔金森事务所设计的伦敦南码头人行桥等,都是在一种玄妙的尺度对比中体现人对于自然力的控制和把握。对巨大尺度的迷恋导致了巨构建筑受到青睐,库哈斯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大空间建筑诞生以来,人们对极限的追寻从未停止。
二、精湛的技术
人类为了展示自己伟大的力量和无穷的智慧往往会努力的追求宏伟、庞大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准确的控制细微的事物也是人类展现自身伟大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
1、工艺的精致
细部节点的仔细推敲、材料色彩和质感的精心选择、造型的净化与表达无一没有体现出大空间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系列作品在工艺上的追求更是走向极端。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是这位伟大的建筑师设计的,毫不夸张地说,技术的高精尖性由此提高了若干层次,而实现这一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是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最为先进和最为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这个建筑物的建造将不可能那么顺利。外墙主要由铝材装饰而成,打个比方就如同一张皮被用力拉开并伸展开来。为了增强建筑物室内的采光效果,建筑物的所有窗户的建造都运用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所以使得建筑物室内给人一种如幻的感觉。
2、构件的繁复
巴黎阿拉伯世界文化中心建筑构件本来是作为一种生产手段和建筑整体的附属物而存在。在大空间建筑的许多作品中,构件本身却成了被刻意表现的对象,它们常常被夸张地显现或者被极端繁复地运用。其中一种追求极限繁复效果的手法是利用网架结构的特殊性创造了所谓的无尽空间网架体系。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和尼古拉斯.格雷姆肖等当代结构大师也将构件的繁复作为他们追寻结构美感的手段,这种纯粹的结构重复甚至比许多建筑的处理手法更能打动人心。因为他们对于构件的运用更直率、更肯定,因此也就更能让人感觉到趋向极限的美感。
3、材料的彰显
材料虽然说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是进行建筑施工的工具,但是在建筑师和设计师眼中,材料就不再仅仅简单的局限在物质的层面上,建筑师对材料的使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或者可以说是走向了极端的使用方向,进行了超乎寻常的使用时候,各种独特的文化韵味、深厚的美学价值便在建筑物上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所以由此不难发现,我们在这里强调的并不是材料本身被当做工具使用的范畴,而是在建筑师眼中和手里展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与特殊意义。
三、理性的精神
文艺复兴是解放人性的一项运动,各种艺术作品不再单纯的突出自然和神的最严,社会和人性成为他们的主要表现对象。这个时候的社会人士普遍信仰人性,人的理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人们坚定的相信人的理性才是人们可以依赖的,依靠神的尊严是没有用的,绝对纯正的真理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完美意识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人们严格的遵循形式美,一丝不苟的按照规律办事,几何表现出来的规律和数学公式甚至也成为了人们的追求。对于大空间建筑而言,人们侧重于极限的理性精神的表达与展现。遵循了这种观念之后,人们不再对过多的装饰品感兴趣,而是倾向于对纯化表面的追求,挖掘建筑物的空间效果,强调直角构成。
1、几何的简化
北京国家大剧院对纯粹性的追求表现在建筑上,首先是对于形体和空间这两个关键因素的简化。纵观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形体和空间被简化的过程。在西方,几何体常常被看做是理性的代表,因此几何学对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建筑中得到广泛的推崇,现代建筑形体的简化具有沿着极端几何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2、元素的净化
与形体简化相伴随的是对于建筑构成元素的空间和色彩的净化。使用了极限化的表现手法之后,建筑物的属性也就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较大的空间和单纯简洁的形体就是人们挑战极限的重要体现。
体现纯粹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色彩。如果是古代,建筑物的设计人员更加注重建筑的多姿多彩,在他们眼中,建筑物的绚烂多彩才是人们的主要追求,但是在现代,则是色彩越单一越好,大空间建筑设计青睐于单一的色彩。如果建筑的总体色调比较单一和简洁,建筑师就会加大对这种构成形式的利用,再次利用极端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对白色的利用和设计之上,这种建筑设计思维得到了建筑界设计人员的普遍认可,人们大众也比较喜爱。
总结:建筑是一种文化,大空间建筑正是这种文化中的一部分,大空间建筑的美正是时代的综合体现。在当代大空间建筑的形态设计中,建筑的美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涵义,它抛弃了单纯的粗犷的的审美趣味,朝着更加精致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融合了人文、科技和艺术的成分。一个好的大空间建筑作品能给人带来一种审美上的愉悦感和认同感。
参考文献:
1.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梅季魁,刘德明, 大跨建筑结构构思与结构选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
3.徐苏宁, 城市设计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汪江华, 形式主义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2
下一篇:渝东南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