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万神庙”细品罗马风建筑
摘 要:罗马万神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罗马建筑,以其宽广阔大的容积、技巧高超的巨大圆拱而闻名于世。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艺大师米开朗基罗曾经赞许它是“天使的设计”。万神庙宏伟壮丽的风姿、雄伟端立的气势与和谐优美的古典气质,都堪称世界建筑的珍品,是西方建筑史上和谐与完美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万神庙;穹顶;罗马风建筑;基督教;光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04-01
在众多纷繁的古建筑群中,有集聚古埃及人智慧之结晶的金字塔,浓缩着希腊神话的爱琴海文明遗址弥诺斯王宫,雅典卫城的代表建筑帕提农神庙,古罗马建筑当之无愧的永恒古罗马角斗场,都堪称世界上的经典建筑,它们的魅力举世无双,经久不衰,它们的气概更是荣阔了天之傲气,地之骨气,傲然矗立于天地之间。
一、远古的历史渊源
万神庙又称潘提翁神殿,是古罗马的建筑杰作之一,现为意大利国家圣地。万神,在希腊文中表示“所有的神”它始建于公元前27年,是当时的罗马执政官阿格里巴为庆祝亚克兴战役获胜,向其岳父奥古斯都大帝表示敬意之作,后毁于公元80年发生的火灾。到了公元2世纪初,阿德里亚诺皇帝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而以后的哈德良皇帝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整修。他命人在柱顶过梁上课上铜质的刻文,记述了万神庙建在有三层台阶的高台基上。早期的万神庙也是前柱廊式的,焚毁后重建时,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万神庙前本来有狭长的广场,现在已彻底改建。万神庙左右两侧原来还紧贴有其他的建筑物,也已毁除。现存的神庙外部只有柱廊,可能是从阿格里巴督造的旧万神庙拆移过来的。穹顶和柱廊原来覆盖的镀金铜瓦,663年被拜占庭皇帝掠去,735年改以铅瓦覆盖。在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万神庙,多了份历史的沧桑,同样随之而来的则是深厚的历史基韵。
二、宏伟的穹顶建筑空间
万神庙的整个建筑有一个矩形的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门廊宽33.5米,深18米,排列着16根由大理石和花岗岩制成的科林斯式柱子,它们支撑着一个希腊式的半三角形檐墙。从前墙上有一幅铜刻浮雕做装饰,描述的是巨人们与神作战的情景。入口处事两扇青铜大门,为遗存的原物,进入堂内,是一个圆庁,墙壁上布满了长方形和半圆形的壁龛,内有罗马时代为凯撒大帝复仇者的塑像,还有凯撒本人的雕像、战神雕像等和其他的英雄神像。壁龛旁伴以色彩大理石柱。墙壁上方和地板,亦铺以彩色大理石,予人视觉上极深刻的印象。万神庙神殿由8根巨大的拱璧支柱承荷。四周墙壁厚达6.2米,上面没有一个窗子。外面砌以巨砖,内壁沿圆周有8个大壁龛,用以减轻墙体重量和装饰墙面。这种极其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结构,对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宗教建筑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神殿上部的圆顶是一个完美浑圆的半球体,是整个建筑物最精彩绝妙的部分。而这样宏伟的高空间圆顶,一直影响到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甚至一直到近代的宫殿建筑都有它的影子。
三、神圣的宗教殿堂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末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他的神学思想对后世,对他之后400多年的罗马风宗教建筑影响都非常大,对建筑,因为罗马风建筑体系作为一个“符号世界”的最高,最神圣的使命。便是要体现、表达“信仰与象征”这一神学观念。奥古斯丁把自己皈依基督教的行为称之为是“到达哲学的天堂”,追求不朽的哲学智慧。
奥古斯丁的“光照论”同样是很重要的。他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一切真理存在于上帝之中。而真理又是以光照的形式照耀出来的。这也正是罗马风和哥特式教堂重视天光的原因。神明可以由此降入庙内,而穹顶下教徒们虔诚的祈祷也能从这里自由地直升上天庭。当天光倾泻而下,照亮神殿四壁,仿佛传递着来自天国的福音,而此时,万神庙内的神灵以及圣人亡灵都在这天堂之光的庇佑下得到了安息。信奉者也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神秘超然的宗教力量。
建筑是种视觉语言,罗马风建筑也是,万神庙那宏伟的穹顶,或者用石片砌制的非常平整的屋顶,还有梭形屋顶或陡峭的屋顶,再过渡到哥特教堂那尖峭凌厉的坡度等,这鲜明而独具特色的罗马风建筑形式都更好的表达基督教的哲学观念。
四、结语
对于今天来说,罗马风建筑这一页早就翻过去了。今天的西方人在多处争相建造另外的形式,现代派建筑、高技派建筑等等数不胜数,现代化得语言都已成了主流。但是,纵观人类建筑文明之旅,罗马风建筑在整个西方建筑史中仍旧影响甚重。它继承了古希腊罗马建筑的丰厚遗产,又开创、启迪了稍后的欧洲建筑,尤其是哥特式建筑,更为基督教的传播种下了历史的根基,它就像是基督教的明信片,真实、清晰、明了了记载了基督教的精神所在。而集聚罗马风建筑形式与其精神内涵于一身的万神庙,它所要给我们展示的不仅仅只是建筑本身,而更多的是那高不可及的穹顶,那直泻千里的光束,那精工细琢的建筑细节,更多的是那种置身于其中都还意犹未尽的震撼。它的魅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的不可超越,它将会是世界上一笔巨大的建筑财富,点缀着建筑界更高端,更精准,更恢弘的未来建筑。
上一篇:我也叫“国庆”
下一篇:中国园林中“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