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破碎机理及痕迹分析
摘 要:众所周知,玻璃具备脆性大、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硬度大等特点,伴随玻璃制作技术的日益发展,玻璃的种类也日渐繁多,且被广泛运用到艺术、化学、日用、建筑、电子仪器仪表、医疗等多个领域。但是,在玻璃实际使用过程之中,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破碎现象,进而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故此,对玻璃破碎机理及痕迹分析展开了主要论述,希望能为现实生活中玻璃破碎原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破碎原理;痕迹特征;玻璃破碎
前言
当前,我们时常能够在电视及网络上的一些新闻报道中看到,不少犯罪嫌疑人都是通过破坏玻璃,而进入到犯罪现场的,还有部分枪击案件现场,也会破坏到建筑物的门窗玻璃。所谓玻璃破碎痕迹,指的是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为断裂所形成的形态痕迹与裂纹分布。玻璃破碎痕迹检验技术,则是检验各类异物击碎玻璃和玻璃自然断裂的痕迹,对玻璃破碎的原因与打击物的打击方向、距离、角度、种类等进行分析,进而为查明事故原因、侦查破案提供证据或是线索的一种技术[1]。由于,在实际生活之中我们所使用到的多为平板普通玻璃,因此,本文所论述的玻璃,也为平板普通玻璃。现如今,学术界在痕迹检验领域的研究重点,多放在玻璃破碎痕迹特征方面,较少有涉及玻璃破碎机理的研究,所以,本文探讨了玻璃的性质与破碎机理。
一、玻璃的性质和破碎机理简述
(一)玻璃的性质
1.玻璃的热学性质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能够在比较大的范围内出现改变,然而玻璃的导热系数一般比较小,所以,玻璃成分的不同,即便是经受同样的温度变化,也会因导热、热膨胀系数的不同,使玻璃内产生不同的应力,故此,使得玻璃有着很大的热稳定性。
2.玻璃的机械强度
玻璃是脆性大、硬度大的一种材料,通常用抗冲击、抗拉、抗折、耐压等指标表示玻璃的机械强度。就拿普通平板玻璃而言,其抗压强度远远高过抗拉强度,达到十数倍。
(二)玻璃的破碎机理
破坏玻璃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作用原理则可归结为热冲击载荷、机械载荷、应力波载荷这三点。
1.热冲击载荷作用
这一原理,是指因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产生的能够让玻璃介质出现运动趋势或是运动的热应力。在火灾现场中的温度骤变,或是犯罪现场中罪犯所使用的人工热源等,对玻璃的作用,都是热冲击载荷[2]。并且,热冲击载荷加载方式不一致,其形成的裂纹也有显著差异。依据加载方式,又可把热冲击载荷分作面热源和点热源。
2.机械载荷作用
由于机械作用面所引起的玻璃介质运动趋势,或是引起介质运动的机械力,即为机械荷载。因受到机械载荷作用,所导致玻璃破碎的现象十分常见,其作用方式很多,比如玻璃划口、撬压、敲击、抛击等。在机械载荷作用之下,玻璃一般形成的裂纹有放射裂纹、弓形纹、切向裂纹、斜面樁断口。
3.应力波荷载作用
所谓应力波,指的是突跃改变介质状态的传播。形成应力波的原因有许多,玻璃受到高速气流的冲击、高速飞行物体的撞击,比如爆炸、高速抛击及枪击等,都会出现应力波荷载作用。而枪击所造成的应力波,则可形成放射纹区、末梢纹区、喇叭口蹭裂区及孔洞。
二、玻璃破碎痕迹特征
(一)枪击裂纹特征
由于子弹头有着很快的速度,若是子弹射到玻璃上,就会出现可见的枪击弹孔特征。众多枪击案件玻璃弹孔显示,多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有白色粉末圈,断面粗糙。层裂区出口大、入口小,呈喇叭状。在弹孔周围均匀分布着末梢纹,长度小、密度大。其放射纹呈网状与放射状分布,裂纹比较粗,形态弯曲,转折多、分叉多。玻璃弹孔是孔径大于弹径,从入口到出口,渐渐扩大的喇叭形孔洞,出口一面呈坡面,玻璃屑层层剥落,入口边缘税利、周围平整。需要注意的是,当发射距离较近的时候,还会留下一些射击残渣,比如火药粒、烟垢等。
(二)低速抛击裂纹特征
低速抛击是指,抛击速度<30m/s的时候。一般而言,物体的尺寸都会影响到裂纹的形态,洞孔不规则,直径可达数十厘米,洞孔不规则,放射纹数量少、无转折、不分叉。裂纹断口呈住面,末梢纹前沿形态和高抛相同。切向纹直径有着较大变化,不规则形、圆形,裂纹断口呈柱面。断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弓形纹特征。
(三)高速抛击裂纹特征
所谓高速抛击,是指30m/s<抛击速度<70m/s,一般为气枪、弩、弹弓等抛击工具,抛击物多为钢珠、石头等。高速抛击所形成的孔洞与不规则、圆形太相近似,出口大、入口小,出口侧有较少的层裂、人口侧边缘较为锐利,孔径大于物体的直径[3]。在弹孔周围分布有呈放射状的末梢纹,长度较直、变化大。放射纹能够从作用点扩展到边界,在作用点附近断口的形态与柱面相近似,在边界附近有着较大扭曲,通常大的物体抛击的时候,有出现切向裂纹的可能,小的物体通常不会出现切向裂纹。
三、玻璃破碎裂纹分析
(一)判断冲击的方向
判断冲击方向,指的是结合玻璃破碎后形成的裂纹特征与孔洞特征,对物体的冲击方向进行分析。若能够都冲击方向做到精准判断,则能为现场是否伪造、嫌犯进入现场的方位等提供判断依据。具体而言,主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依据断口上弓形纹的汇聚方向进行判断。在受到抛击之后,玻璃会出现切向裂纹、末梢纹或放射裂纹。其中,末梢纹与放射裂纹断口弓形纹有着相同的汇聚方向,都是汇聚于作用点,从玻璃的自由面汇聚向入射面,而切向裂纹断口弓形纹是由玻璃的入射面汇聚向自由面。
二是,依据作用点断口进行判断。裂纹断口可以将玻璃的受力方向客观反映出来。这一方法,是孔洞类首先考虑的,且最为精准的判断方法。不论是抛击作用或是枪击作用,也不管是钢化玻璃亦或是平板玻璃,其形成的喇叭断口皆为出口大、入口小。
三是,依据现场玻璃碎块的分布位置进行判断。在冲击作用下玻璃出现破碎,而在破碎后大部分碎块会溅落到冲击方向,在一定区域内分布,通常碎块和冲击物都在同一侧分布,故此,在进行判断的时候,应留意现场是否存在清扫的可疑痕迹[4]。
(二)判断作用的方式
判断作用的方式,应综合分析玻璃破碎裂纹的分布、形态;玻璃的厚度、种类、所在的位置、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孔洞的规则程度、尺寸、形态;现场找到的疑似抛射物等方面。必要情况下,可开展玻璃模拟打击实验。与此同时,在枪击作用案件现场,在飞行的过程之中,子弹头的姿态是始终保持稳定的,在将玻璃击碎之后,会出现较为典型的裂纹特征。然而,在飞行姿态出现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弹头稳定性丧失的情况,对玻璃形成撞击,这时候与玻璃接触的可能是弹头的侧面,破碎裂纹和抛击情况相近似。这时候,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到弹头。
结语
总而言之,玻璃属于是一种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与其他氧化物,是由多种无机矿物质为主料并添加了少许辅助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而玻璃破碎是一种物理现象,是玻璃受到外部力量影响,所出现的内部结构变化。对玻璃破碎机理与痕迹特征展开了进一步分析,旨在能够为玻璃使用周期的提升,及实际玻璃破碎案件地侦破,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帅.钢化玻璃破碎裂纹特征实验研究[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7(2):194.
[2]李振宇,黄定进.声屏障玻璃破碎原因及改造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8):297-299.
[3]廖广军.玻璃破碎的物证分析研究[J].政法学刊,2012(2):87-90.
[4]田时均,吉嫚婷.浅谈玻璃破碎裂纹的相关问题[J].法制博览,2016(2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