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奇的应县木塔
山西北部应县(古称应州)有一座珍奇的木塔,这就是应县木塔,又称“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应县木塔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齐名,被世人称为“世界三大奇塔”。应县木塔的珍奇之处在于:它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说到古老,这木塔建于辽代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年的历史。木塔是当年萧太后主持建造的。为何在此建塔?一说,萧太后是应县人,在家乡建塔,以显示其皇权地位;其二,这里曾是古战场,建塔可登高瞭望,防御敌人侵袭;其三,在这一古战场上,兵戎相见,战争频繁,不知死伤了多少将士。为消退战乱之灾,特建塔弘扬佛法,镇灾祈福。应县木塔既然是一座佛塔,我看,弘扬佛法,建塔镇灾之说较合情理。
说到高大,木塔高达67.31米,为平面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木塔建在高4米的方形石砌台基上,东西、南北各长达40多米,木塔四周有镇塔灵兽。
台基南岳台上,摆放着几块奇异的大石头,加上一些传说,给应县木塔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一个叫“云汉石”,这是一块大青石,石中央有长长一条白色线条,是在建此塔时挖地基出土的。金元时,寺僧特意为之建亭保护,亭上置扁曰“天学汉”。另外,传说有一位皇帝,梦中受佛祖指点。告女娲补天时,有一块石头落在应州地下,于是皇帝下令百官劳工连日挖掘而得此石。明代万历年间,应州人田中颖在此石上刻“云汉石”三字。另一块是“八卦石”,因石上刻有“八卦图”而得名,据说是900多年前辽代的遗物。月台上还有一块“陨石”,传说当年在建好应州木塔后,天上有一块陨石落下,坠入距木塔10公里的桑干河里。人们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有佛塔建成之后“天地合欢”之意,故将陨石从河中捞出,置于木塔之下。应县木塔不仅宏伟高大,而且加上这些留有实物的神秘传说,更增加了它的神奇。
参观应县木塔后,我深刻感受到它的珍奇之处,在于它是纯木结构建筑,真乃神奇莫测。木塔分塔下地宫、塔基、塔座、塔身、塔顶。从塔座向上,各层全部为纯木建筑,耗用珍贵木材1万多立方米。这座平面八角形楼阁式木塔,共分五层六檐(底层为双檐,其他层是单檐),五层各带“明窗”,加上五层之间不带“明窗”的四个“暗层”,共有九层。木塔各层均用内外2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柱子24根,内有8根,木柱之间使用多种斜层、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立柱、梁、枋和短柱斗拱相连,斗榫相接,没有一颗铁钉,而用木榫牢牢紧扣。木塔各层将重量分散在立柱上,各层重量最终又通过底座立柱分散到塔基上。木塔各个部分或顶或托,或拉或撑,使整个建筑成为一体,非常符合力学原理,难怪它能经受数百年风吹日晒及多次地震的考验,完好无损,保存至今。
站在塔下向上望去,木塔各层分别高悬“万古观瞻”“天柱地轴”“天宫高耸”“释迦塔”“峻极于天”“天下奇观”“峻极神工”等巨型大字匾额,为历代名士、书家所题。其中“天下奇观”和“峻极神工”两幅匾额为明朝第七代皇帝明武宗所书。木塔只开放第二层。进入木塔,扶楼梯沿着又窄又陡的木阶向上爬到二层,距地面约有20米之高,往下俯视,如悬半空,令人心惊。两层上几个阁室都供有佛像。阁室门上方有“大法力”等不同匾额。走到“天宫高耸”匾额处,看到一副对联曰:
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
承风步月万永烟火接云霄
右书“大清光绪拾年捌月吉日”,左书“知应州事李恕敬书”。可见,这副对联是1885年应州知县李恕所题。阁楼上这些众多的匾额和楹联无一不是赞叹木塔的雄伟壮观,给这座木塔营造了书香、高雅的氛围。
从木塔二层下来回到底层,观瞻释迦牟尼大佛。这尊木雕坐佛位于底层阁室中央,高达13米。大佛长有胡须,戴着耳环,身着绿色衣服,显然是辽代契丹的民族服饰。依照契丹人的民族服饰雕塑佛祖释迦牟尼,是这尊木佛的特征。木佛眼珠为黑色玻璃球,晶透闪光,前额正中嵌饰一颗白色珍珠,皮肤接近咖啡色,衣着、皮肤雕漆精细,面目端庄,神态怡然。大佛莲花底座正中与地基连接,底座下外围向中心深进1米多的空间,由树根“雕龙”或“大力神”雕柱支撑莲花底座。四周墙壁绘有佛像、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在观瞻释迦牟尼大佛时,发现佛的胸部有两块颜色较深的修补,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也有部分断掉补上的痕迹。经了解,方知大佛在1966年“文革”初期曾遭劫难。几个“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想推倒大佛,推不动,就拿大锤砸其胸部,发现大佛体内中空,装有金银珠宝、丝绸、经书等物,于是焚烧了经书,金银财宝也不知去向。后来,当地请专家补上大佛胸口的两个窟窿,并参照留下的其他三个完整手指,将手指断掉部分修复。但是,补上的手指颜色和指甲、指纹的做工和造型,无论如何也不像原来的三个手指,这真是天大的遗憾。据说,世界仅存四颗佛牙,应县木塔地宫里藏有两颗,乃无价国宝,侥幸未被盗走。
应县木塔四周空中飞满燕子。燕子可啄食木头中生的虫子,又不在塔上做窝,成为护理木塔的益鸟。这座木塔经历900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打雷击以及多次地震的考验能保存至今,真是不可思议。木塔如何避雷,至今仍是个谜团。不过,地震和地壳变动以及数百年的香客游人踩踏,总会给木塔造成不利影响,现在发现二层楼面已向一边倾斜。如何用科学方法加强管理,防止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更好地保护好闪耀中华文明的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大事。
上一篇:《嵩洛草堂遗编》出版纪实
下一篇:城市家具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