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回归故里秘闻(上)
十大元帅回归故里,次数都不多。少回去或不回去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作为元帅,在乡情这一点上,他们有着常人一样的情感,不管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坎坷,对家乡总是充满了思念之情。
朱德:长跪拜母,关心教育
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五十多年没有回去过。1960年,他唯一一次回到故里。在家乡,朱德一边热情地和亲友们叙家常,一边走走看看。他在院坝那盘大石磨前,深情地说:“小时候我在家点着桐油灯读书,母亲就在月光下推豌豆粉为我们做凉粉,推麦面为我们做面条。母亲一生辛劳、慈爱,我没尽到孝心啊!” 随后他来到母亲的墓碑前祭拜。钟氏墓地的大理石碑座,正面刻的正是朱德写的悼文《回忆我的母亲》。
在故乡期间,他还执意要去看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席家。这里原是席聘三办的私塾学堂。因为那里有个很高的陡坡,不好走,陪同的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廖志高说:“总司令,别去了吧,路不好走。”朱德说:“不要紧,我小时候走惯了,一定要去。”
离开席家之后,朱德又来到马鞍小学,语重心长地嘱咐教师们:“过去苦水专朝穷人身上泼,学堂只朝富人开,我小时读书就受过地主家小崽子的欺负。你们要把孩子教好。”然后他回到曾经任教的仪陇县金城小学(原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视察。师生们欢天喜地欢迎他的到来。朱德拄着拐杖,看了几间教室和教师的宿舍,详细询问了师生人数、教师工资收入、校舍情况等,勉励教师们要好好教书育人。校长拿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红绸,请朱德题词。朱德挥毫写下:“为共产主义培养新人!”
彭德怀:回乡调查,反对浮夸
彭德怀自1925年夏离开故乡湖南湘潭乌石寨,直到1958年,其间33年未回过家乡。在八届六中全会上,他质疑公布的粮食产量虚高受到批评,全会结束后,彭德怀便回到湖南家乡去作调查,决心把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为了便于听到群众的真实反映,彭德怀住进了自己在彭家围子的旧居。在座谈会上,当有的干部谈到当年粮食大丰收,亩产过千斤时,彭德怀没有轻信。公社干部说,他们公社的炼铁厂出了六百四十多吨铁,彭德怀就去看了公社炼铁厂,事后还跟公社干部算了算账:为了炼那么一点铁,丢开农业生产,让稻谷烂在地里;拆毁了社员许多住房,砍伐了大片山林,连社员的农具和做饭的铁锅都砸了。在许家大塘大队敬老院,彭德怀和几位少年时代的伙伴进行了亲切交谈。得知他们每人每餐只能吃到二三两米,数九寒天老人们还睡在光光的蔑席上,连褥单都没有,彭德怀紧锁眉头忍不住说:“这叫什么敬老院、幸福院!”他捐了200元钱给幼儿园,让孩子们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又捐了200元,让干部给敬老院添置些铺盖。
通过对家乡的考察,彭德怀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炼钢铁中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离开家乡彭家围子时,彭德怀叮嘱送行的干部“八不准”:“今后再不准搞瞎指挥,不准搞浮夸,不准说假话,不准强迫命令,不准打人骂人,不准罚口粮,不准拆毁社员房屋,不准砍伐山林。”彭德怀坚信自己在家乡看到了真实的“大跃进”,相信乡亲们跟他说的是真话,所以他在庐山会议上也坚持说了真话。
林彪:心中有愧,赠钱汪氏
翻开林家大湾保存的《林氏宗谱》,林彪的名字后面写着三位妻子:列在第一位的是汪静宜;列在第二位的是刘新民,也就是张梅;列在第三位的是叶群。
汪静宜原名汪伯梅,汪静宜的父亲汪友诚与林彪的父亲林明卿是最好的朋友,两家订婚时林彪只有7岁。1926年底,林父曾将林彪骗回家结婚,但受到新思想洗礼的林彪当场就拒绝了这门亲事。大革命失败后,林彪与家里彻底失去了联系,两家人都十分着急。直到1937年,林彪才与父亲通了信。为了逃避这门婚事,林彪就匆忙与刘新民结了婚。汪家人气愤不已,但又无可奈何。痴情的汪静宜仍然把全部心思放在林彪身上。
1954年夏,林彪回故乡时,让秘书拿出了3000元钱,托村支书转交给汪氏,并一再嘱咐:“如果她问谁给的钱,就说是党给的吧!”林彪还建议她尽快嫁个人家,汪静宜却说:“烈女不嫁二夫。”1963年秋,她撒手人寰,临终时说:“我这辈子真是命苦啊!”
在修家谱时,林家人同情汪静宜一生的遭遇,便在林彪的名字下写下了她的名字,并注了一个“聘”字,指的是没有过门的意思。
刘伯承:离乡一生,叶落归根
1924年,刘伯承在重庆养伤期间,结识了吴玉章、杨暗公等,并在他们的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此,刘伯承南北征战,与家中失去了联系。刘邓大军的两位主要领导人像是约定好了似的,都没有再回过自己的家乡,也都不写回忆录。
刘伯承逝世后,他的夫人汪荣华在给党中央的信中写道:“根据伯承同志一贯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对我们的教导:为人民的事业要敢于斗争,勇于牺牲,永远同战士们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因此我要求把伯承同志的骨灰撒在祖国大地,撒在淮海、南京、大别山区、太行山区、大西南及故乡,撒在养育他的山河大地上,撤在他曾经与战士们的血和汗流在一起的地方,让他安息在与他血肉相联的人民群众之中。”
1986年深秋的一天,一架空军专机向祖国的西南飞行。飞机上坐着三位空军军官——他们是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刘太迟和女儿刘雁翎。这天,儿女们护送着父亲的骨灰盒,最后返回故里。
贺龙:再三留言,骨灰回乡
贺龙是在家乡闹革命时间最长,且经历了几次旧式婚姻变故的元帅。1925年5月18日,贺龙曾回到分别了五年之久的家乡桑植洪家关,祭奠祖先,看望亲族故友。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当时军情紧急,离开武汉时,贺龙家眷来不及疏散,只好留在汉口。南昌起义后,唐生智搜捕共产党人, 查抄了贺龙的私人住房。周恩来特地派秦光远回武汉,寻回贺龙的家眷,将贺龙夫人与女儿接到了上海。
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对周恩来说:“湘西是我的家乡,我人熟地熟,干起暴动来更方便,有成功的把握。”于是,贺龙一行于1928 年2月28日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桑植县洪家关,在洪家关举义,创建红四军,开辟了湘鄂西武装。贺龙率部重新打回湘西。1935年11月,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开始撤离湘西,实行战略转移。
这是贺龙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家乡。生前,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文革”时期,贺龙一再交代儿女要将自己的骨灰安置在故乡。2007年3月22日,是贺龙诞辰日,贺龙元帅的夫人及全家护送其骨灰回故乡,安置在风景秀丽的天子山贺龙公园。(未完待续)
(据 《 党史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