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淮阳泥塑“泥泥狗”领悟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
摘要:泥塑在我国有几千年深厚的传承与发展,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当代,无论是高雅的殿堂之作还是农家的淳朴风情,泥塑艺术都在不断发展创新。本文主要以河南淮阳泥塑“泥泥狗”为切入点,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的引出对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作为民间艺术代表之一,淮阳泥塑所体现出的语言特证是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本文以实地考察为依据配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从艺术的角度对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作了系统的分述与论述。
关键词:河南淮阳泥塑;造型语言;色彩语言
一、河南淮阳泥塑艺术“泥泥狗”概述
1.淮阳泥塑“泥泥狗”的发展由来。所谓泥塑,即用粘土塑形烧制而成的,具有各种各样的一种纯民间手工艺术品。是一种古老而又很常见的民间的艺术形式。阳泥塑是我国民间艺术中保存最古老的特色最鲜明的民间泥塑手工艺品之一,有千余年的历史,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小康,样式和品种不断增多,它造型唯美、色彩鲜明、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域特点,成为民间艺术花坛上的一直常青树。淮阳地处河南东部,古为陈国,传说是上伏羲和女娲结合,以及用泥土造人的地方。北有紀念伏羲所建造的太吴陵,俗称“人祖庙”,是当地人用来求子孙繁衍用的。泥泥狗又叫陵狗,是淮阳太昊伏羲陵泥塑玩具的总名称。因它是为纪念伏羲女娲抟土造人育万物生灵而制做的,为河南淮阳太吴陵所独有,所以被誉为“天它的泥下第一狗”。作品是用当地的特有的泥土,当地人称“黄胶泥”加工制作而成,它是河南很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都会有庙会、当地的大人或小孩都去购买者些乡里乡亲制作的手工艺术品——泥玩,赠送给小孩或邻居消灾除害保平安、淮阳泥塑因此而得名。
2.泥泥狗的制作。泥泥狗的生产捏制时间一般多在每年的春季,待淮阳太昊陵庙会期间涂上颜色出售,品种种类很多,达到好几百种,代代相传,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懂,将黄胶泥土搅拌成泥,先翻造好模子,翻制成胎胚晾干,涂上各种鲜艳颜色和奇特造型,艺人凭直观的感受进行创作独特造型,己超越自然中真实个体,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艺术的个性和魅力,使古老的泥塑艺术具有了强烈的鲜明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二、民间艺术的语言特征概述
1.艺术的审美。艺术的审美是一个充满情感的泥塑艺人,他的艺术水平不是靠隐含于心的思想情感来体现,因为人们根本也无法看到和感受得到。他只有通过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的泥塑,才能让人从中理解他的真情实感,从而产生巨大的艺术审美功能。而民间艺术则向其接受主体传递的,是一种源于作者内心、民间文化、以及制作工艺所展现出来的视觉上和精神上的美感,它所含有的艺术意象、审美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将使人们接受主体获取审美愉悦的同时,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延伸艺术鉴赏视野,加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民间艺术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人们在生产活动和审美活动中的去粗取精,有舍弃也有创新。
2.色彩的搭配。从色彩上看,民间艺术的色彩是源于人原始积累和本能的反应。民间艺术色彩多用红、黑、黄、绿、白等颜色,纯度很高,能使人感觉到一目了然,在视觉是形成了互补色对比、色相的对比、明暗关系的对比的色彩效果,涂色的美与丑来显示作品的色彩搭配的好坏,很具吸引力。
三、从淮阳泥塑“泥泥狗’领悟民间艺术语言的特征
1.极具艺术气息的审美语言。所有的艺术形式、抛开审美语言上的特征、都不能称之为艺术、民间艺术也是同样的、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等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审美语言上的影响应该是首要的、不然民间艺术将会失去它的市场、也将失去艺术存在的可能。在“泥泥狗”的艺术形态中、我们可以肯定的看到民间艺术的大众的审美语言的主要内容。民间艺人在创作泥塑作品的时候,擅长对创作原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丢弃对对象不重要的细枝末节,保留其主要特征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段,保留了创作对象美的成分,弱化其丑的成分。泥塑艺术的审美功能还在于,它能使接受主体在感受泥塑艺术大红大绿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语言、酣畅淋漓的线条、浪漫神奇的纹饰的同时,还能够从中品味出源自于民间的那种最为朴实的美感语言,即民间习俗与信仰所散发出来的浓郁的气息。
2.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的色彩语言。中国民间的色彩运用中有五行观的色彩语言,即:东、西、南、北、中分别主青色、白色、赤色、黑色、黄色的色彩组合。随着不断增长类型的颜色,提升其造型艺术表现力,很多民间艺术的装饰用明亮的颜色,并使用平涂层方式,一般都用纯度很高很鲜明的颜色,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视觉感知和强劲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泥塑作品体积小有时不能完全展示其独特造型的细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它将需要使用鲜明而富有冲击力的颜色来装饰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