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民间艺术之乡风采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近年来,江阴市月城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教育就是服务”为理念, 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为社区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我们挖掘 “江南小戏”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资源,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为平台,在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特色教育的开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积极利用各方资源,构建社区教育特色平台
我镇将成人学校作为本镇社区教育的主阵地,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保障社区教育经费投入,落实责任,严格考核,搭建一流的社区教育平台,加强社区戏曲特色教育。
1.强化政府保障意识。加强政府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府财政对特色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谁投入、谁负责、谁获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对社区文化发展的投入。
2.加强硬件建设。修建新的社区教育中心,设立戏曲展览中心、多功能戏曲培训中心等。
3.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建立戏曲培训基地,在社区教育中心开设老年学校戏曲班。
4.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繁荣社区文化。为提高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和扩大活动的辐射面,在社区活动的集中区域(水韵广场和文化公园)精心打造一个居民大戏台,为全镇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面向大众的展示舞台。
二、着力打造人才队伍,夯实特色教育建设基础
社区教育中心按照“队伍不散、演出不断、特色不泯”的小戏特色教育发展要求,着力打造小戏特色教育创作演出队伍,夯实小戏特色教育建设基础。
1.健全培养机制。认真开展与中心幼儿园联合举办的教改课题“幼儿戏曲特色教育”,在小学成立“戏曲班”,聘请市锡剧团的演员来校传授,培养出一批戏曲小演员。邀请民间剧团演员定期在老年学校戏曲班授课,提高民间爱好者的娱乐水平。
2.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每年邀请有关创作演出专家来社区面授创作演出经验,辅导创作演出技艺,培养创作演出新苗。
3.社区教育中心根据月城演出队伍的实际情况,组建了月城锡剧团、吴刚演出队、嫦娥舞蹈队、桂花秧歌队、小白兔少儿艺术团等15个业余演出剧团,有表演人员255人,使戏曲爱好者活动有组织、联络有中心。
三、继承整理戏曲资料,开发社区特色教育新课程
月城人历来喜爱文艺,主要以锡剧为主。近年来,我们在参加各级各类文艺汇演中,先后获江阴市奖432项,苏州地区、无锡市奖11项,江苏省奖5项,全国奖2项,其中三个小戏分别被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制播放,影响广泛。1994年9月,无锡市文化局、文联命名月城镇为“小戏之镇”。2000年5月,月城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月城小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月城的先辈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作为社区教育中心,加强对戏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于继承这些宝贵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年11月,社区教育中心联合镇文化管理部门把月城历年来创作演出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成《龙之韵——月城镇优秀小戏小品集》,该小戏小品集全面总结了月城30多年的小戏特色文化发展成果,成为社区的特色教材。
2008年,社区教育中心在吸收了健身、健美、秧歌等基本艺术元素精华的基础上,把传统戏曲形体动作融于其中,并配用了广大群众喜闻乐听的锡剧常用曲调,经过反复演练,几易其稿,最后编排了社区又一特色课程—— “戏曲形体健身操”。 此操具有便于学习、受众广泛、能在健身中享受美感的艺术特点。此操参加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在无锡市举办的长三角地区群众健身展演,获得一致好评,2009年被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四、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展示小戏特色教育风貌
我们每年都要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特色文化活动,展示小戏特色教育风貌。
1.2006年5月,我们组织举办了“和谐新月城”文体艺术节活动, 2008年成功举办了 “魅力水乡、幸福月城”艺术节,2010年 举办了“卧龙腾飞、欢歌月城”艺术节。
2.开展送戏下乡活动。近年来,我们把送戏下乡活动作为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月城锡剧团,每年送戏下乡近200场。
3.开展自娱自乐活动。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小广场的休闲娱乐作用,各村都成立了特色文体团队,每天早晚都组织开展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文体活动。大家做做戏曲形体操、打打木兰拳、跳跳秧歌舞、敲敲腰鼓乐、唱唱传统戏,吸引了一大批文化活动爱好者参与。
月城社区教育中心通过开展戏曲特色文化教育,使社区教育中心成为人民群众的学习中心、社区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心,成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有益场所。如今,我们社区的特色戏曲文化教育已经深入人心,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责编 周继平)
下一篇:寻找身边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