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鱼濒危稀少,老支书倾财拯救
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等权威部门建立技术依托关系,詹可和还邀请上海水产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和他的学生到研究所来现场指导,攻克淮王鱼养殖繁育技术难题。苦心人,天不负,2000年春天,詹可和从上海水产大学和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分别请来一批精干技术人员,组建成立拯救淮王鱼项目协作小组,这些资深技术人员凭借睿智的头脑,克服了一个个难关,终于在2001年相继攻克了淮王鱼种鱼培育、催产、孵化等技术难关,历时5年成功繁育出淮王鱼鱼苗,并研制开发出“淮王鱼”专用饲料配方,走出了拯救“淮王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中国整个水产养殖界为之震撼沸腾,詹可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些年总算没白忙活呀!”
“活化石”重现淮河
淮王鱼获救了,此时的詹可和又开始了新的思考:如何使淮王鱼的养殖从实验性质走上规模化、商品化生产,使这一珍稀鱼类重新走上老百姓的餐桌?为此,詹可和再次投入巨资,模拟“淮王鱼”的自然生长环境,修建了标准种鱼苗塘、商品鱼精养塘,还相继繁育了江黄颡、凤淮鱼等特种亲鱼培养塘两百多亩,成立了凤台县特种鱼养殖示范基地,2004年,基地初步形成了年产10吨淮王鱼的规模,商品淮王鱼价格约为400元1千克,满足了周边上海、南京、徐州等大中城市星级酒店的需求,同时也为这种珍稀物种的延续提供了雄厚的技术保障。市场消费火旺,皖北许多规模养殖场对养殖淮王鱼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詹可和的淮王鱼种苗和商品鱼供应开始获得丰厚回报,每年获利约八十万元,他陆续还清借款并有了一定积蓄。靠养鱼发财并非詹可和走上挽救淮王鱼之路的初衷:“只有让鱼儿回归大自然并安全生存,才是我拯救淮王鱼的最终目的!”从2002年开始,随着淮河水质变好,詹可和每年都向淮河放养几千尾淮王鱼,他先后无偿向淮河放养淮王鱼五万余尾,价值数十万元,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交口称赞。
2013年8月,当地的一个渔民在县城附近的淮河与其支流永幸河交汇处,捕到一条近两千克重的肥硕淮王鱼,这说明淮河水质已经显著改善,更表明自然状态下的淮河硖山口保护区已经成为淮王鱼的乐园。得到这个消息,詹可和惊讶得合不拢嘴,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急忙找到那个捕鱼者,花1000元买下这条鱼宝贝,用网箱把它养在鱼塘里,每天都要探视它几次,还心疼地对那条鱼说:“老伙计怎么这么不小心,跑进支流来了,那儿钓鱼的人特多,受到惊吓了吧?过些日子把你调养好了,我再把你放进淮河。”看到鱼儿在塘里欢快地游弋,老詹摸着白森森的胡楂开怀大笑,转而又喜极而泣:“祝愿你们的家族个个平安,祈盼淮河水越来越清!”
淮王鱼放养大功告成了,现在的詹可和又开始研究起了淮王鱼的历史文化,在渔场创办了硖石山庄。在詹可和山庄中的一间屋子里,摆满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文化书籍,詹可和意在将淮王鱼的历史文化和淮河文化、美食文化融入其中,供世人分享。
又是一个秋天来临,老詹一个人站在雄伟的淮河大坝上极目远望,一边是无边无际的各色庄稼,平静尽显妩媚,另一边是柔静伸展的淮河水天一色,鸥鹭翔集翩翩起舞。詹可和面对滚滚淮河水思绪万千,他由衷地告诉笔者:“只要每个人都能提高保护环境和保护濒危生物的意识,我相信人类今后不会再走那么多弯路。其实我做的并不多,只是想给子孙后代一个交待。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观察淮河水质,待它完全能够适宜淮王鱼生长时,我就把繁育的鱼苗每年投进淮河2万尾,但愿能看到重现淮王鱼王者风范的那一天!”
作者声明: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上网、转载,违者必诉诸法律!
(作者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邮政局三孝口中投25#信箱 邮编:230061)
下一篇:早春鱼池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