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的几点措施
在冬季寒冷的北方,渔业生产者常常遇到鱼种越冬难、死鱼现象严重等诸多难题。笔者在多年的渔业生产活动中,根据养殖经验,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总结出北方越冬期鱼种死亡主要是水体严重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低,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如何将鱼种安全的越冬,本人认为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清塘消毒
鱼种越冬的准备工作应在每年10月份前后进行,越冬池大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尽量选取排灌方便,面积10亩以上,水源好、保水性强,水深保持2m左右的池塘。准备放养越冬鱼种的池塘,在鱼种投放前应先清塘消毒,最好放干水暴晒一星期,处理好超过15cm厚的淤泥。越冬池的清塘消毒也和其它季节鱼苗投放前一样,可用生石灰泼洒,主要是杀灭病毒细菌、杂鱼和其它天敌。
二、增强越冬鱼种的体质,提高其越冬能力
1、提高肥满度。在越冬前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越冬前一个月的饲养是安全越冬的关键时期,叫做“育肥期”,搞好“育肥期”的饲养,鱼种安全越冬就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越冬前应一直喂到鱼停食为止。
2、严格遵守检疫和消毒措施。为确保越冬鱼种体健无伤,越冬前要加强检疫工作,对不符合越冬要求、规格小的鱼种均应另行处理。入越冬池时,都要进行药物消毒,以防在越冬期鱼病蔓延成灾。
三、改善鱼种越冬的环境条件,提高越冬成活率
1、慎重选择越冬水域,底质淤泥要少,保水力强,易捕捞,水源水质符合越冬条件。
2、越冬池冰面上的积雪一定要随时进行清扫,保持明冰。越冬池封冰以后,浮游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氧气,是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一般不要超过五分之一,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少量施用无机肥培养浮游植物。
3、水体缺氧是造成池塘鱼类越冬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要保持越冬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数量和水体中溶解氧相对稳定,增加水体光照,防止有机质过高,提高溶氧量。
四、越冬前做好疾病防治
在鱼种停食前30d左右,对计划越冬的鱼种进行全面检查,通过越冬前的强化培育,提高鱼种抗寒抗病能力。饵料要营养全面且丰富,能量蛋白比要高于饲养期,并适当增加维生素C等。在饵料中还要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等,可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成。鱼种进入越冬池前要进行科学检疫,用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5min。在入池过程中应注意细心操作,避免鱼体损伤,有受伤的要在伤口处涂抹紫药水。
五、合理安排鱼种安全越冬
根据冰封期的长短、水中溶氧量,以及越冬池的渗水情况,合理安排越冬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凡有条件的地方,不同种类的鱼种最好是分别进行越冬,以便分别采取不同越冬措施。
六、加强鱼类越冬期间的管理工作
越冬是养鱼在冬季的中心工作,必须认真加强越冬期间的管理工作,专人负责,建立岗位责任制。
1、在整个鱼种越冬期间,必须以水为基础,以氧为前提,加强专人管理,特别是要经常对越冬池的水质进行监测,随时掌握水量及溶氧变化。正常时水是澄清无色或淡黄色、无味,当水的颜色逐渐变成青色或黑褐色时,水质混浊并有腥臭气味,就是水质变坏的征兆,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水、补氧措施。
2、对于越冬池的堤坝、拦鱼箔、注排水口和阀门等处,要每日检查,发现有损坏或漏水处,要及时处理。
3、缩短越冬时间。鱼种越冬成活率与越冬的时间长短也有直接关系,应尽可能缩短越冬期,晚入池,早出池,凡不能及时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
4、在鱼种越冬期间要固定专人进行管理,定期检查越冬情况,便于采取措施。及时扫雪,清扫的面积越大越好,应达80%以上,冰面积尘太厚也要清扫。对有渗漏的越冬池要每隔20~30d添加新水一次,但每天添加量不宜太大。对补水困难的越冬池可以追施无机肥,培育浮游植物,增加水体溶氧量。
七、融冰后鱼病早预防
鱼类越冬期长时间不摄食,体质非常虚弱。融冰后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体中各种病原菌或其孢子、卵、幼虫逐渐发育,大量繁衍,使鱼体易受病原菌的侵袭,水霉病、竖鳞病、白云病等极易流行,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为减少损失,融冰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鱼病的发生和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