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学理论与实践场景结合教学模式
【摘要】鱼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必修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强素、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形势下,如何理论与实践结合,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上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探索,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增强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鱼类增养殖学 教学模式 理论 实践
【基金项目】云南省农业大学第八批一类课程建设基金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11-02
一、拟定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鱼类增养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单一的理论教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又与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偏离。明确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学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强化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产学研的结合、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实践场景教学既能起到对理论课教学服务的作用,又独立于理论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同时着重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三组成”
(一)“课堂”理论与实践模式
课题理论教学为64学时。首先,老师对理论教学要有一个思想的转变,简单的理论讲授是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的需要,而且学生也不能有效程度的接受理论知识。必须充分认识理论与实践场景结合的重大意义和把握该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有目的、有意识的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贯彻与教学过程中,以典型池塘、水库、湖泊和河流中发生的有重要影响的事件和出现的问题、本领域知名专家的重要成果、本课程组和本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相关内容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质疑和提出新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
强化教师电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使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进行教学,节约时间[1],增强教学的可触性和趣味性,使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活起来”。并配合目前出版的鱼类的人工繁殖方法,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水质管理和自然水域鱼类增殖等方面的等视频材料,图文并茂,让学生形象生动的了解各种养殖鱼类增养殖技术,增强管理手段,提高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效率。
(二)“实验”理论与实践模式
经相关教改,现实验课程已增加至8个学时。实验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在实验中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与理论的搭建应注意这几方面:缩短以往验证性实验和基本操作实验所占比例,增加综合性,应用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2]。改变以往老师“说一步做一步”的实验步骤,在实验前老师预定好相应的实验场景,明确所要达到的实验目的,引导相应的实验原理,告知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仪器,药品等,具体的实验步骤让学生自行完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完成工作的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实习”理論与实践模式
实习一般安排在学期末,这种实习方式时间短而且多以实地参观代替实际操作,带给学生的只是新鲜感和片面的了解,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且给实习基地带来不良印象。实习教学应选择产、学、研合作紧密的基地实习,严苛选好基地。让学生与实习基地的领导和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学生产技能,也学习工人师傅的做人和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场所,本课程实习时间是6个周。
专业老师应熟知实习基地的生产流程,积极参与基地的建设发展工作。与基地的领导和职工联合在实习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和相关讲座。在实习工作中将理论与基地结合,立体教学。比如在老师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操作讲授草鱼的人工繁殖。(讲授草鱼孵化的水流,溶氧量,水温,水质的孵化条件;孵化设施的设计与建造;孵化管理时孵化设施的检查,水流速度,清洗排水过滤纱窗,水温保持等的注意事项。)学生普遍都能轻松的接受。课堂上这些内容都有介绍但不免空洞导致和现实生产脱节,和基地的结合还能让之前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加容易理解和系统化。
请现场的技术人员讲授淡水鱼类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的实践操作和生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等知识[3],正因为技术人员长年的工作经验,扎实的实干精神及异于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讲起来生动具体,深受学生的欢迎 。
另外老师应加大综合考核力度,做好实习纪律考核和实习成绩考核。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习报告总结,是对理论与实践场景相结合的进一步提高。也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习文比赛,强化实习内容的总结、提炼。通过理论与基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场景结合,让两者的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不仅充分利用了实践环节的空隙时间,而且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模式愿景
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类增养殖的基本概念、鱼类繁殖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渔场规划设计和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方法,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鱼苗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水质管理和自然水域鱼类增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水产养殖业的教学、科研和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京华.鱼类增养殖学教学改革探索.考试周刊.2009.12
[2]郭玉清,周立红,刘宏伟,刘爱原.水产养殖学专业生态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5)
[3]黄永春.基于“卓越计划”培养目标的鱼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
作者简介:
孔令富,1975年生,男,云南昭通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产养殖。
上一篇:浅谈淡水养鱼病虫害防治
下一篇:沟鲶的生物学特性及科学高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