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与统筹发展是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具有青海特点的的科学发展模式。“四个发展”的提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海西是一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当前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不够;建设和谐海西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未来海西的发展必然是赶超式的,惟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后发优势,跨越发展,才能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跨越式发展的内涵
跨越式发展,是指后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后发的某些有利因素,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超常规、大跨步的发展。跨越式发展具有协调性、可持续性、超常性、非均衡性等特征。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打破旧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非常规的跳跃式发展,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破,通过台阶式跃升,实现区域经济质和量的飞跃。可以说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在对过去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反思、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一种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的发展方式。
跨越发展属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其理论依据是后发优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两种优势可以利用,一是比较优势,二是后发优势。落后国家和地区也可能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一般来说,在同样资金、技术成本的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低等优势,只要能把潜在的优势转化成现实的优势,就可能发展起新的优势产业,赶上或超越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一个时期内经济文化的暂时落后并不妨碍后发国家和地区直接吸收和利用世界最新的文明成果,而其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低得多。
二、实现海西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跨越式发展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现实的发展中,并不是所有的后发国家和地区都能够顺利实现发展的跨越。这就要求海西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时,能够分析找出促进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各种有利条件。
第一,海西的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为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首先海西区位优势突出,战略位置重要。海西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南通西藏,北达甘肃,西出新疆,东邻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汇的中心地带,兰西拉光缆、青新光缆贯穿全境,格尔木—拉萨成品油输油管线和涩—宁—兰等5条输气管线分布境内,青藏铁路和国道109线、315线横贯全境,并与国道215线、西部大通道及省、州道纵横贯通,形成四通八达、衢通四省的交通通信网络,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支撑点和我国西部腹地的交通枢纽,也是支援和稳定西藏、南疆的重要保障基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次海西地域辽阔,矿产资源富集。州域主体柴达木盆地是举世闻名的“聚宝盆”,已发现矿产86种,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约16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且矿产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组合好等特点,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黑色金属、煤炭和建材等资源较为富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海西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展现了海西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建材和其他原材料工业的广阔前景,其潜在开发价值十分可观。
第二,海西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海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工业增加值年均达17.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2%。经过“十一五”以来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和畜牧业稳步发展,工业突飞猛进,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州经济社会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总量扩张阶段,同时特色优势资源开发规模的不断壮大,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陆续形成,为海西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后劲,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第三,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关于西部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西部大开发后十年的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海西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2010年3月《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不仅为我们指明了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方向,目标原则,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在产业、技术、人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支持试验区发展的十条政策。对于海西全面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动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进一步遏制西部生态恶化趋势,探索资源型、生态脆弱型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之路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海西乃至全省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三是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这个意见里明确提出了国务院加大对青海等省藏区各项支持政策,同时建立了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青海制度,特别是国家关于支持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出台,使得海西面临更多的难得机遇。四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央和省上实施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政策,由于金融危机的不可预见性,这个政策将会延续到“十二五”期间,为海西积极争取国家的投资和政策提供了保障。
第四,应对发展环境变化的需要。国家对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项目建设要求更加严格,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保持现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必须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自觉把不利化为优势,在自我加压、寻求突破中实现新的跨越。
第五,作为欠发达地区,海西具有一种得益于“欠发达”的后发优势,这一条件在发达地区是不存在的。后发优势是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海西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巨大的,海西在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资金资源、技术优势和劳动力优势,从一开始就可以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起点之路。劣势转化为优势,这是海西发展的潜在后发优势。海西应当以当前的后发优势为契机,与时俱进,利用、巩固、扩大、创造和发展自身优势。使各种优势和机遇转化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海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立足根本,推动现代农牧业稳步发展,是推进海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力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首先壮大特色农牧业,按照“西部枸杞、东部马铃薯、城郊蔬菜、基地养殖”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农牧业布局和结构。继续加大枸杞、马铃薯种植和牦牛、高原淡水养殖、城郊果蔬五个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同时各地区要提高农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广乌兰县“丰农”、德令哈市“启邦”、天峻县“梅陇”等较为成功的土地草场流转模式,促进土地草场、畜群温棚向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提高农牧业规模经营效益,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创造条件。还要引导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优化网点布局,扩大农牧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农牧区风险保障制度。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是海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平台,围绕做强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资源性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构建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金、高原特色生物、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融合、链条延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成盐湖化工、大型钾肥及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以推进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进农业、服务业和社会等领域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形成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加快构建高原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加速科技进步,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海西实现跨越式发展动力所在。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实际上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海西要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建立盐化工、煤焦一体化、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研发中心和基地,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重点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天然气、煤化工结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资源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产业延伸急需的核心技术,促进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冶金等产业集约发展。加大“借脑”力度,积极利用国内外人才和智力,推动科技研发和创新,为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海西必须始终把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作为谋划海西发展的首要问题,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切实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统筹资源和生态建设中走在全省前列。
加快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东部经济区,坚持工农并举,紧紧围绕财政增长、农牧民增收两大目标,加大推进特色工业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西部经济区,要紧紧围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依托盐湖、石油天然气、金属、煤炭等优势资源,以壮大产业规模,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高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努力建设成为带动全州经济社会的先导区、工业产业的密集区、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区和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
解决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推进海西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把跨越式发展成效体现在解决全州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利益协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使各族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真正做到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
参考文献:
[1]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课题组.“四个发展”的内涵与特征[J].攀登,2010,(1).
[2] 王科艺.后发优势与贵州跨越式发展[J]. 经营管理者,2010,(13).
[3]罗朝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海西跨越式发展[J]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1).
[4] 黄光辉.科学发展观与跨越式发展.理论观察,2007,(2).
[5] 吴永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2008,(7).
(作者单位:中共海西州委党校)
上一篇:对盘锦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湖北水污染问题研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