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但是,水资源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比较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中国,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对地表水水质监测是水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种。本文就水质监测进行分析,对地表水水资源监测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地表水水资源监测优化对策,以便促进我国水资源监测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对策
引言
水质监测是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行监测,其监测的目标是分析污染物产生的原因和污染的方式。为防止污染提供技术支持。水环境控制目标的确定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均需要依靠水资源监测来完成。通过对地表水水资源进行监测,可以为以后防止水污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地表水水资源监测,但实际监测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要相关人员进行改进[1]。
1.水质监测分析
我国水质监测工作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具备了组织结构网络化和监测分析技术体系化的规模。由于近年来,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具有加重的趋势,因此,水资源监测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其一,水环境监测网。我国水利部分已经建立了两百多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以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在全国覆盖了各大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在我国已经有50来家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具备国家级别计量认证条件,并通过认证。同时,大多数的环境监测站也从事着水环境监测和其他相关环境监测的工作。为了有效的控制大多数监测网点的数据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国家对水质监测实施的实验室进行有效的控制。水利部门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对全国水利部门的水环境监测中心和分中心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全国水利部在97年底全部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使得这些中心具备了向社会提供数据的能力。另外,我国从八十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水环境监测系统,水环境的实时动态检测系统研发已经成为关注的重点,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站具有加快的发展,到02年的时候已经在重点流域建立了四十来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
其二,项目监测。常规的监测项目主要有选测项目、必测项目和特定项目,需要根据不同的水体,对其制定不同的要求,其中水体分为河流、胡泊水库以及饮用水三种类型。自动检测的项目主要有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我国水污染主要是以有机物为主。在九十年代,我国公布了水污染的主要集中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污染物58种,其他类10种。对我国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标志着水质监测逐渐从宏观监测转变为微观监测,从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转变为监测有毒有机物的监测路线。
其三,水质监测方法和技术路线分析。其中水环境监测的方法主要有自动监测、应急监测和常规检测。其中自动监测主要是执行国家环保局等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执行。应急监测指的是凡是具有国家认可的标准方法的项目,必须要使用标准方法进行,没有标准方法的可以使用等效方法进行测定。另外常规监测主要是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分析方法。在水环境监测的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流域和管理需求,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其主要使用的方式有水质自动监测方法和常规监测方法。水质自动监测方法不仅保留了传统自动仪器监测方式的优点,可以有效的、连续的、实时的对水质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监测数据的误差比较小,当水环境受到污染的时候,可以及时的发出警报。然而这种监测方法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对海洋生物自动监测,使用雷达对海域的溢油现象进行实时监测等。但是使用最多的还是常规监测方法,可以有效的克服自动检测的局限性[3]。目前,地表水水质监测技术路线主要是以流域为单元,连续监测分析技术为导向,优化断面为基础,使用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进行自动监测。
2.地表水水质监测现状
2.1指标针对性不够强
在通常情况下,地表水水质监测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另一种是地表断面水质监测。这两个方面的常规监测指标数量不同,例如,在污染项目方面主要监测的是氨氮、溶解氧和高锰酸盐指数等,其化学指标有温度、pH值、铁、铜、锰等,毒理指标有氟化物、氰化物、汞、铅等。在这些监测的项目中主要是以综合型指标以及重金属指标为主。但是当前我国水质污染的主要表现为有毒有机物的污染,其指标针对性不够强。
2.2水质监测缺乏统一的管理
我国环境监测从原来的点源、区域监测转变为流域监测管理,在淮河流域、海河流域以及太湖流域等进行全流域的统一监测,对水质的现状分析、水污染的防治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流域水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主要是省界断面问题,由于流域大多数需要跨越省市,使得省界断面问题比较突出。
2.3水质监测技术还需要提高
我国目前的水质监测技术仍然是以理化监测为主,生物监测和水质自动监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的监测水平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水质监测方面还需要有效的提高其技术含量和水平。另外,水质监测报告是水环境的数据依据,但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水环境监测数据库,对已有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3.地表水水质监测优化对策
3.1采取优先的监测制度,对指标监测频率进行调节
首先,需要加强对水环境的优先监测分析,根据水功能区的划分、区域内污染种类以及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对监测方案进行实时调节,科学合理的选取水质监测的数据。同时,可对一些有机污染的监测指标可以进行适当的增添处理,对一些在标准指标下或者长时间没有监测出问题的项目,可以减少监测的次数。另外,还需要提升水质中污染物形态的研究,加强水质监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采用多方位的监测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质常规监测的方法越来越多,监测的设备使用越来越普遍,自动监测技术在市场中发展的速度较快。在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时候,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运用各种监测方式的优势。例如可以使用污染源监控、人工监测以及自动监测相结合,以便达到较好的水质监测效果。针对溶解氧、有机碳等综合类项目进行监测的时候,可以采用自动监测方式对其展开实时的监管。
4.总结
目前,我国在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和国外相比,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方面,可以将水质监测和水文监测相互结合,在考虑河流水文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对流域水质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可以建立网络水质监测控制体系,以便加强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参考文献
[1]方凯.洞庭湖水环境质量特征和发展趋势[J].内陆水产,2010,14(04):34-36.
[2]王玉华.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水文,2009,24(03):54-56.
[3]张增光.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济,2012,14(07):150-151.
上一篇:我国湿地退化特征现状分析
下一篇:探讨淡水湖泊保护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