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换电模式的经济性和便利性逐渐凸显,日益受到行业重视,但发展换电模式仍需解决标准、政策和管理体系等诸多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我国换电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早期的失败原因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开展换电模式专题研究,完善换电模式管理体系,鼓励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换电电池标准统一,明确换电模式申领补贴条件和加大对换电站建设支持力度。下一步将系统开展换电模式的政策适应性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问题
引言
中国现在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也处于交通能源转型期,要想实现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技术强国的跨越,就需要通过排放清洁化、能源多元化和动力电气化来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排放指标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基于这种大背景下,论文将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战略出发,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充电技术及运营模式、经济效益系列研究,得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即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乃至世界汽车业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以突出当前推动新能源汽车于发展生态汽车行业的重要性,希望引起当前相关领域专家及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财政及金融方面的支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有所保障,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得意迎战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为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所以,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对我国乃至世界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总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换电模式发展现状
(1)早期换电模式失败原因分析早期,以色列新能源汽车公司BetterPlace、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Tesla、中国国家电网等企业均尝试过换电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是前期一次性投入大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第一,前期建站投入大。换电站建设投入一次性成本较大,包括场地需求、车辆技术改造、电池储备、换电设施建设、能源站建设等,成本远远高于充电桩建设。企业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当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小,大多数换电站利用率不高,投资回报周期太长,导致换电模式最终失败。第二,技术标准不完善。换电模式技术标准涉及车的制造路线、电池制造技术、标准化建设、能源补给网络建设、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城市规划、车辆准入标准修改等一系列问题。各车企均有不同的设计理念,技术标准不同,电池位置和规格尺寸千差万别,很难保证每种车型都能在换电站找到适合更换的电池。第三,涉及多方博弈及利益纠葛。换电模式会导致动力电池的专业化经营,多数整车企业反对换电模式,通过支持充电模式来自主掌控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进而掌控动力电池技术带来的利润。但国家电网等能源企业希望通过换电模式降低成本、避开基础设施壁垒、快速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掌握电池技术及其衍生资源。由于利益纠葛和整车企业的不配合,由能源企业主导的换电模式并没有发展起来。
2换电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通过行业努力可以解决的障碍
换电模式自身发展仍存在诸多障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但通过行业自身发展能够得到解决。
2.1技术标准不完善
各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标准千差万别,换电模式在超过一个车企范围时很难运行。换电站分类很多,如分布式、集中式、永久建筑类、临时设施类等,由于缺少统一的分类标准,导致相关部门对换电站归类为特种设备或一般电器设备存在质疑。目前换电站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的安全监管标准和消防标准,但缺少行业统一的标准。
2.2建站成本仍偏高
随着换电站的规模化发展,换电站建设成本将大大降低。目前我国换电站根据规模不同,总投资在150~800万元,日服务车辆70~150台,折算成日服务车辆的投资成本为2~5万元/台。和充电模式相比,目前换电站建设成本仍然较高,但已经具有可比性,且随着规模化发展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2.3事故责任难界定
换电模式采用的动力电池的所有权需要明确,而且如果换电车辆生产企业和换电服务企业不是同一家,车辆出现事故时的责任界定也存在难题。目前部分企業及消费者通过签署权责明晰的合同来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也采取购买保险等作为保障措施。
2.4关规范管理办法不健全
换电模式涉及更换出厂配置的动力电池,尤其是“车电分离”和“动力电池升级更换”将导致换电电池和《公告》上动力电池不一致,难以符合现有管理体系相关要求。
3相关建议
目前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仍然是阻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建桩难、用桩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能源补充方式的不便捷抑制了消费者的需求,减缓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建议在推广充电模式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换电模式,促进行业规范发展。1)开展换电模式专题研究,支撑政府完善管理体系。目前换电模式处于起步期,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国家部门组织相关科研院所、研究机构和换电企业等,成立换电模式研究工作组。集聚行业创新力量,开展换电模式可行性研究、技术先进性研究、安全可靠性研究、服务模式研究、政策法规研究、标准和管理体系研究等。通过相关研究,评估我国发展换电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并研究提出推动换电模式发展的相关措施建议,指导企业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和开展模式创新,也为政府完善政策、标准和管理体系提供支撑。2)开展换电模式试点示范,鼓励部分企业先行先试。建议政府部门对换电这种新业态、新模式、新理念采取包容审慎的服务和监管方式,给予企业创新发展空间。由于我国推广换电模式的企业较少,且缺少有效的考核、验证、改进和提升,可以通过选择部分地区或企业开展试点示范、先行先试的方式,避免一哄而上,出现战略误判、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鼓励企业在试错中创新,在包容中发展,推动在试点地区或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动力电池标准,实现不同企业、不同车型之间的动力电池互换。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并总结经验教训,支撑政府部门完善换电模式管理体系。3)明确换电模式申领补贴条件,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换电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商业模式,对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现阶段,不管是充电还是换电模式的新能源汽车,想要发展都离不开补贴政策支持。但由于换电模式导致“车电分离”和“升级更换”,能否申领补贴、如何申领补贴目前无明确规定。建议加快出台换电模式申领补贴的具体要求,坚定企业发展换电模式的信心,也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指导。
结语
在新能源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汽车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能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电动汽车成功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而电动汽车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充电体系的建立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佳,方海峰,吴松泉.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换电模式的思考[J].汽车纵横,2018(1):43-45.
[2] 张培毅.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规模化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7:25-26.
[3] 聂规划,刘畅,郭萌.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模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3):68-73.
[4] 任云.电网企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运营模式分析研究[J].机电信息,2018(36):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