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常规护理+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且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也显著低于乙组的96.67%(58/60)(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情况,给予其常规护理与早期肢体康复锻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近些年来,伴随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病率的逐年逐年增加,临床也逐步加大了对其的重视与治疗。而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因常规血压升高使得其普遍存在细小脑小动脉坏死与变性情况,有的甚至已经形成了夹层动脉瘤或微动脉瘤。这时,一旦血压突然升高,就有可能造成血管劈裂出血,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另外该病症还会导致患者偏瘫,极大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我院针对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了其早期肢体康复锻炼,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80例,女40例,年龄均在40~77岁间,平均年龄为(53.2±4.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且意识清醒,可自主表达自身情况,存在一定精神或语言功能障碍,且出血在24h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伴有全身慢性疾病者与病情逐渐加重者排除在外。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60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计划,控制锻炼时间。如早上起床,指导患者在床上翻身,进行髋部摆动,后期则进行躯体移动,以缓解因长期卧床而引导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情况;与此同时,指导患者展开肢体伸张与肌肉收缩练习;②针对是偏瘫侧下肢虽有一定运动功能但无法行走的患者,可积极引导其展开迈步行走、负重与下肢短时间站立等练习;而对存在移动困难者,则要求患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坚持展开床上与轮椅两者间的移动练习,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③对长期卧床偏瘫患者,为有效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不仅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还需教会患者翻身、躯体旋转与起坐等办法,并经常训练,让患者能自行完成。1.3观察指标
参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肢体功能情况进行有效判定,总分为45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2]。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均有了一定恢复,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乙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如表1所示。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45/60),乙组为96.67%(5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而言,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不仅可促进患者大脑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突出得到活化,进而重组大脑功能;而且还能相对提升该类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感,使之生理机能免于逐渐衰退。另外,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展开,还能促进患者患侧血液的良好循环,并发挥出神经营养功能,从而有效避免患侧皮肤、骨骼与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3]。故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均结合自身情况,被给予了早期肢体功能练习,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护理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甲组,而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乙组也显著高于甲组。可见,针对临床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在给予其血压控制、心理疏导与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需具体结合患者情况,指导其展开早期肢体功能功能,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逐渐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美萍.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6):730-732.
[2]何庭槐,彭景程.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J]. 吉林医学,2015,36(01):170-172.
[3]王美萍. 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06:730-732.
上一篇:我们离一口好牙,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