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单元”的先行者
总结。”因此,第三是产出团队,由王春雪教授负责,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果梳理、总结,重要的成果抓紧出文章。
“我们还有方法学的团队,为研究质量管控奠定基础。”方法学队伍中,有王伊龙博士,刘改芬博士、李浩博士。
发现、培养、引进,是王拥军队伍建设的三条路。“例如刘改芬博士,就是从荷兰引进的,李浩,是我们专门从美国引进等。”
这样的四层架构设计,每个层面都有灵魂人物,使整个团队做到了协作互补。而每个层次的队伍下面又有梯队,老中青科研人员互相结合,保证了团队的持续性发展。
让年轻人承担更多的工作,是王拥军一贯的理念。“大家会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明确这个目标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或者确定一个清晰的年度目标,大家根据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在这个团队中,所有项目,都会按照确定目标、任务分工、授权执行的程序,有序组织项目实施。
“把舞台留给别人。”王拥军的这种宽阔胸怀,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深为折服,而这一理念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团队中更多的人的得到了事业发展的机会。
推动行业交流合作
每个周末,只要没有特别的安排王拥军都会选择去各地讲学,并推广他的理念:“临床医学一个人是干不了的,大家必须团结合作。”当年,从美国回来不久,他就和临床一线专家们共同成立了北京神经病学沙龙。
中国的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要发展,离不开同国际上的交流和学习。2001年,王拥军组织策划了“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成为国际上关于脑血管病交流研讨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一次的盛会均有不同的研讨主题,缩短了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2004年4月,在王拥军教授的带领和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组织成立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包括促进治疗的标准化,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化的指南来实施治疗;提高溶栓的比例;降低病人的费用;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这一项目得到了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并被纳入了卫生部的“十年百项”项目。为配合这一项目,2004年和2005年在全国建立了4个培训中心,这四个培训中心都肩负着三项工作:招收学员、培训骨干、全国城市巡讲。
2010年,王拥军参与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获得出版,将在全国推广。“前些日子刚从济南回来,是卫生部推动中国脑卒中医疗指南编制。”对于治疗指南的编制推广,王拥军义不容辞。
不久前,王拥军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领军人才。王拥军说,领军人才,首先学术是要领先的,要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工作。而团队建设是任务,领军人才应该打造一支优秀高效的队伍。虽然目前科学界还存在各种体制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但王拥军相信,只要踏实努力,坚持不懈,就会成就心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