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明灯初探
材料做灯芯,四是采取节油措施。
一、长明灯的容量
有关长明灯容量的大小,文献中有不少记载。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孟尝镬》载:“青州城南佛寺中,有古铁镬二口,大者四十石,小者三十石,制作精巧。又有一釜,可受七八石,似瓮而有耳。相传云是孟尝君家宅镬釜,皆是孟尝君之器也。至德初,蕃寇南侵,司马李毁其大镬以造兵仗。其小镬及釜,僧徒恳请得免,至今以镬烧长明灯,釜以贮油。”由此可知这盏长明灯,用容量为7~8石的釜来储油,并在容量为30石的铁锅中点燃灯芯。有关1石的重量,历代标准不一,未有定论。宋代蔡元定《律吕新书·律吕证辨造律》载:“嘉量之法,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石。”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辨证》考证曰:“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建于明永乐年间的大报恩寺五彩琉璃宝塔,塔内设长明灯140盏,由近百个和尚轮流看管,令其昼夜不灭,每昼夜耗油达64斤。明神宗定陵中的三口大瓷缸里装满了灯油,每口也能装400斤左右的灯油。
二、长明灯的添油
灯油和灯芯总有烧完的时候,在没有氧气和灯油用尽的情况下,长明灯在墓室内千百年燃烧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寺庙道观中,人们及时为神像前的长明灯添加灯油、更换灯芯,才是长明灯“长明”不灭的主要原因。在密不透风的墓室内,没有了氧气,长明灯就会随着氧气的耗尽而熄灭。
有学者认为存在打开墓室后自动复燃的长明灯。学者推测,墓室封闭后,长明灯已经熄灭,当后人进入墓室后发现长明灯依旧燃烧或者突然被点燃,是因为长明灯的灯芯中含有着火点很低的白磷等容易遇氧自燃的化学物质,由于密封的坟墓里缺氧,当有人打开坟墓时,大量含有氧气的新鲜空气涌入密封的墓室,引起白磷等化学物质自燃,使长明灯再被点燃,使得后人误以为长明灯一直燃烧了千百年,这也是吓退盗墓者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推测毕竟不是确定的事实,在近现代田野考古实践中,还没有发现墓室中依旧燃烧的长明灯的确切证据。目前所发现的长明灯,要么已经熄灭,只剩灯具,要么是佛寺道观中的众多信徒持续添油换芯,精心维护的结果。
三、长明灯的节油
在长明灯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灯油并没有被燃烧,而是因为油灯太热而白白挥发掉了。于是古代工匠不断改进灯具的节油性能,产生了后人常说的“省油灯”(图三)。
宋代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几三百年矣。”陆游提到的汉嘉,在今天四川乐山附近,到陆游所在的南宋为止,此地已经有三百年生产省油灯的历史。南宋时地方官就多次将它送给朝中的大臣。省油灯有夹层,中间注入冷水,可以降低温度,有效减少了灯油的挥发,几乎节约了近一半油料。对于省油灯的造型,陆游在《斋居纪事》(图四)中也做了记录:“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灯檠法》:高七寸,盘阔六寸,受盏圈径二寸半,择与圈称者。”
武当山金殿长明灯就是省油灯的代表,此灯上面油盘为双层结构,里面的一个油盘内装灯油,外面的盘状容器装水。这样,在水的冷却下,油温显著降低,灯油就不会因为受热而大量挥发,从而延长了灯火燃烧的时间。
四、长明灯的灯芯
长明灯灯芯的质量,在长明灯燃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量充足但灯芯已经燃尽,也会降低长明灯的寿命。因此,古人在生活中一直在寻找经久耐用的灯芯材料。
晋代《拾遗记·方丈山》中记载的燕昭王用龙膏为长明灯,“灯以火浣布为缠”,即用“火浣布”作为灯芯。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火浣布”的记载。《列子·汤问》云:“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载:“西域重译献火浣布,诏大将军、太尉临试以示百寮。”在《三国志》《晋书》《宋书》《宋史》等文献中,都有大量有关西域、西亚诸国向中原王朝进贡“火浣布”的记载,说明当时火浣布在中原还是贵重的礼品,中原不产此物,至于材料来源,尚不能确定。
1.鼠皮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第四》引东方朔《神异经》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长三十里,广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烬之木,昼夜火烧,得暴风猛雨不灭。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可以作布,恒居火中,色洞赤,时时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即死,织以为布。”这里提到的火浣布为鼠皮。
2.树皮
《梁书·诸夷传》“扶南国”条记载:“扶南东界即大涨海,海中有大洲,洲上有诸薄国,国东有马五洲,复东行涨海千余里,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以为手巾,与焦麻无异,而色微青黑;若小垢,则投火中,复更精洁;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另据《太平寰宇记·四夷五》“毗骞国”条记载:“有燃火州,其上有树生火中,州左近人剥其皮,纺绩作布,极得数尺,以为手巾,与焦麻无异,而色微青黑;若小有垢污,则投火复更精洁,即火浣布,或灯炷用之不尽也。”这里提到的火浣布,是用树皮做的,用作灯芯,经久耐用。但此种火浣布产自扶南国、毗骞国,即今东南亚柬埔寨、缅甸一带临海地区,中原不产此物。
3.灯芯草
在明代定陵的三口青花瓷缸中,都发现有一根粗灯芯。缸中油脂之上有一个铜漂,漂中心有灯芯,灯芯顶端有燃过的痕迹。铜漂为环状,外径14厘米左右,内孔径6厘米左右。孔内接三支架,架上竖着一个灯管。管中插灯芯。灯芯的核心是捆扎在一起的数根秫秸秆。秫秸秆内插铁扦。秆外又依次裹敷灯芯草、绵纸,最后以麻皮相缠或涂蜡用纸加封。为防止灯芯漂移,灯芯之下还坠有铁坠托。定陵龙缸中的灯芯草,又名灯心草、龙须草,在中国南北很多地方都有种植。
宋代戴侗《六书故·植物四》载:“莞:茎叶圆长,丛生如蓍,可以为席,剔取其茎中虚白者,可以渍油燃灯,故又谓之灯心草。”另据《钦定续通志·昆虫草木略》记载:“灯心草,一名虎须草,一名碧玉草,吴人取瓤为灯炷。”可见,在明清时期,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用灯芯草的中间细长茎部作为灯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4.石棉
《元史·世祖本纪三》:“制国用司言:‘别怯赤山,石绒织为布,火不能然。’诏采之。”明代曹学《蜀中广记·方物记》引《丹铅录》云:“火浣布出蜀建昌,其白如雪,出于石隙。《元史》所謂石绒也。”这里提到的石绒,就是石棉,产地建昌,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西昌市及其附近地区。由于石棉是矿物,具有不可燃性和去污垢的特点,因此用石棉纤维作为长明灯灯芯,在油料充足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就可以长久地燃烧。这也为中国古代长明灯灯芯提供了产地、材料和质量保障。石棉灯芯也就逐渐代替了动物皮毛、树皮,成为长明灯的通用材料。
长明灯的形制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长明灯有很多的类型,大致分为圆缸型、经幢型、豆形,大都是由陶瓷、金属制作而成。大致包括灯盘、灯捻、灯柱、灯座等部分。也有的长明灯仅仅是单体的碗、盘、钵,里面放上油料和灯芯即可。
一、圆缸型
此类造型的长明灯多分布在明代的大型陵墓中,包括储油缸、缸盖、灯捻三部分,造型简单而实用,储油量最大。
南京祖堂山明代太监洪保墓长明灯为一个直径98厘米、高度70厘米的陶制大缸,缸中还有一些朽木和一块长20厘米、宽15厘米的青砖,青砖中间有个直径2厘米的圆孔。“陶缸、砖灯座、朽木原来应为一套组合,这在南京地区明代大中型砖室墓中极为常见。缸口以木板为盖,灯芯穿置于木板上的砖孔中,即所谓的‘长明灯’。”(王志高、陈大海等:《南京市祖堂山明代洪保墓》,《考古》,2012年第5期)
二、经幢型
此种类型的长明灯大都分布在佛教寺院的大殿前、道路旁,受唐代以来陀罗尼石经幢的影响很大,多高大,因此也被称为灯塔、灯幢、灯台。整个长明灯灯塔从上向下依次为:灯顶、相轮、灯盖、灯室、灯室托、仰莲托、灯身柱、覆莲座和须弥座等部分。著名的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建造的山西太原童子寺燃灯石塔,北宋元五年(1090年)建造的杭州西湖“三潭印月”石灯,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兴隆寺渤海国石灯幢,等等。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法兴寺长明灯,因为石灯柱上有“唐大历八年(773年)清信士董希璇于此寺敬造长明灯台一所”的题刻,所以人们又叫它石雕长明灯。长明灯高2.4米,平面八角形,山花蕉叶宝珠顶海棠须弥座,束腰雕八个伎乐人,底座雕圆形仰覆莲瓣,上雕四门空心八角灯亭,每门边雕束莲圆柱一根,上置栌斗,两柱间上刻阑额,雕有方形门与破子棂窗。夜间灯光由四门射出,光照寺周。该长明灯形状和石灯幢、石经幢相似,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三、豆形
此类长明灯应该是中国古代流行最广的灯,类似于先秦时期的陶豆、青铜豆等器皿,像一个高脚盘。由于体积不大,豆形灯大都供奉在神像前,在今天的佛教寺院、道教宫观造像前普遍存在。豆形灯大都有油盘和灯座,中间为中空的细灯身,用来穿引灯芯。
武当山金殿玄武神像前的铜制长明灯,就属于豆形灯,和先秦时期的豆形器皿相似。细长的灯身,上面托起双层铜油盘,灯身下面的灯座也呈圆盘状,一团火苗在油盘内均匀燃烧。
长明灯蕴含的文化
点燃长明灯的习俗,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在今天中国民间还有很大影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间宗教信仰和丧葬文化,蕴含着人们祈求平安、追求幸福的朴素生活愿望。
一、春节点长明灯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千百年来,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会点燃红蜡烛,之后不再吹灭,直到蜡油燃尽,自行熄灭为止。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传说除夕之夜,诸神都要上天,于是众鬼便趁机出来觅找食物,特别是魑魅魍魉,都是些平时节日无人供奉的孤魂野鬼,经常偷偷到百姓家里偷吃供食。如果哪家吹灭了灯火,伸手不见五指的话,这些鬼怪就会顺声抓人,特别是小孩半夜啼哭,老人咳嗽作声的。为了驱离妖魔鬼怪,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健康,春节点长明灯的习俗就产生了。
二、佛教中的长明灯
佛教东传后,和中国民间的灯火信仰相结合,更进一步促进了长明灯的传播。长明灯在佛教中称“无尽灯”,象征佛法无边。唐代释道世《法苑珠林·然灯篇》云:“夫日舒则夜卷,月生则阴灭。灯之破暗,犹慧之销障。是以虔躬灯王,克成弥陀之尊,致力续明。”指出灯火能破除黑暗,是佛光普照的象征,因此需要在佛像前虔诚地供奉灯油,使得灯火长明。宋代计有功《昭觉僧堂无尽灯记》曰:“以一灯传千万亿灯,灯灯分别;以一心传千万亿心,心心明徹。”表达了老百姓供奉长明灯的目的和心愿。同时,寺院僧人起早贪黑地诵经,也需要点燃长明灯进行照明。
至于供奉长明灯的好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云:
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暗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
也就是说,燃灯供佛的人,可以获得相貌庄严、资财充足,具备善根和大智慧。
另据《达摩破相论》载:
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这段文字将“长明灯”作了“智慧明了”,主张在佛前不仅仅燃长明灯,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觉悟,信念要执着。
由此可知,在佛像前燃长明灯,有两个寓意:一是佛光可以驱除黑暗,消灾避难;二是佛法可以清除烦恼,普度人生。直到今天,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每到农历初一、十五,信众们都会提着油罐,到各处寺庙磕头,往庙内常年不熄的长明灯里添油,在灯前上香,以积修功德,祈求佛祖、菩萨保佑一家人幸福安康。
三、丧葬中的长明灯
古代先民一直对丧葬充满敬畏,认为人死后,灵魂依旧存在,会在阴间继续生活,因此把人死后的陵墓称作“阴宅”。在中国民间,停灵期间,后人会在逝者的棺材上方或者棺材前面点一盏长明灯,长明灯有守灵人看护,随时添加灯油,以使灯火在下葬前不能熄灭。另外,在古代君主、贵族大墓内,安葬后也会在陵墓内放一盏长明灯。一是希望逝者能像生前那样用灯火照明,二是为了给逝者的灵魂照亮回家或者去冥界的道路。这种“事死如事生”和生死轮回的灵魂观念,促进了长明灯的产生和发展,但长明终究只是理想中的美好愿望。
四、婚礼中的长明灯
婚礼是人生中的重要习俗,古人四喜之一的“洞房花烛夜”,就是指点燃长明灯。民间歌谣《小姑娘点灯歌》唱道:“洞房灯火须长明,时近黄昏该点灯。一龙灯,二凤灯,三仙灯,四楞灯,五马跑前灯,六马七言灯,七星灯,八卦灯,九莲灯,今年送个长明灯,过年得个闹人精,奶奶抱着喂花生。”在洞房花烛夜点燃长明蜡烛,其寓意一是驱邪避灾,防止鬼怪混入破坏,保佑新人平安;二是可以保佑新婚夫妇白头到老,香火不断,后继有人。
上一篇:梦游狙击事件
下一篇:大数据:让社区医院更“智慧”